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6日
“大学语文教育领域灵魂人物”徐中玉去世
“大学语文教育领域灵魂人物”徐中玉去世
  文化艺术报讯 6月25日凌晨3时35分,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去世,享年105岁。
  徐中玉,191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在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徐中玉先生总是和“大学语文”联系在一起,被誉为“大学语文教育领域的灵魂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共同倡议,恢复开设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而中断的大学语文课程,发起组织部分全国高校专家、学者,共同编写新的《大学语文》教材。1981年,教材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出版后,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是教育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作为全日制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教材,被列入高教司21世纪高校教材推荐书目,声名远扬,屡获殊荣。
  2018年11月17日,由徐中玉、齐森华、谭帆主编的全新《大学语文》(第11版)首发。在徐中玉先生的引领下,《大学语文》(第11版)的编写和修订始终坚守“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个维度,教材呈现出来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和基本格局,已经构成了《大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首肯。
  两年前,徐中玉曾撰文谈自己为何倡导“大学语文”。他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正是培养这些品德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