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9日
网友:面谈,最荒诞的形式主义!
网友:面谈,最荒诞的形式主义!
  网友晓月辰秋:一句话都不说,从哪里看出能力和品德,但凡打招呼说了话都有分。制度对每个人都一样,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在这里抱怨制度。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人不满意,问题是,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度对每个人都一样,没有针对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才最重要。不要在这里批判教育的负能量。
  梵花_hqw:看来批判考官的都是和时代脱节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是一门课程,考的并不是学生的品德,而是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而且这门课程也不是中规中矩的那种,就像一般的思想教育课一样,很自由开放的,所以这个孩子考试不表达自己,交个白卷,给他零分有何错?
  灯火万家007:品德修养是靠考试体现吗?品德教育是考口才吗?是比谁说官话、套话、标准答案的能力强吗?如果说什么是形式主义,这就是最荒诞的形式主义。甚至是比应试教育更搞笑的形式主义。内向、羞涩原来是品德修养不好。
  当素质教育、品德教育被标准化的各种形式主义的考核异化的时候,它们成为了更为空洞荒唐的应试教育。当教育被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僚主导的时候,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仅是空洞无物的,而且更进一步给了教育行政发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机会!
  某网友:这种考核,真的能留下一点相对好的学生吗?而且认为差的,就不可能在后来有长足的发展吗?这是没法一概定论的。至少,这种考试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可取的。
  小麦说故事:学校到底问了什么问题能让一个小学生一句话不说,这正常吗?就是说“老师好”“再见”也是话,难道不该给点分吗?思想品德本来就是要看平时的表现,一两个问题能代表什么?这种有问题的选拔机制,难道家长不能够质疑吗?学校可以不上,但不能以选拔为借口侮辱孩子的人格。
   大山:西安的教育从倾家之力参加系列“课外培训”至孤注一掷“摇号、面试”,感觉眼前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能够反映一个孩子最真实素质的依据是学习过程的考核记录,建议“小升初”纳入小学六年的过程考核资料,综合考核作为升学录入的依据。每个家长都懂得也期盼孩子可以“快乐”学习,但在现实中因输不起而加入“备战小升初”的序列,孩子们的快乐已逝去,家长们的脚步赶不上政策的更替,家长们始终在追赶的路上。建议增加面谈过程中的透明度,过程备录资料家长可查询,让疑惑得以澄清。倘若摇号是撞大运的话,面谈则是能力的体现;但不要让面谈变成一场扼杀梦想的秀!
  曾浩:解决这些问题很难,但也不是没办法。明确主次,民办只能是公办学校的补充,不能挂着公办的头干着民办的事;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教职工收入;职称评审优先,教师职称评审向公办教师倾斜;切断花钱走后门等形式的入学方式。这个钱有没有入账,是不是用于学校建设?这种方式极其容易滋生腐败,为什么不放在阳光下,设立很多城市都有的“建设班”,说白了,这些学生配备同样的师资条件,但是他们是花钱进来的,这些钱也可以解决学校建设、教职工福利等等问题。至于怎么操作合理合规合法,那是相关部门的事。
   薇薇:总体来说,只有通过考试成绩选学校,是最公平的。学习成绩代表付出了多少,也代表父母在平时家庭和学习给予孩子的付出和辅导。望子成龙的父母必然重视学习,各种辅导班花钱报班,期间付出的不光是钱,还有精力,时间。那么考试成绩就代表了平时努力后的结果,学习好的进入好的学校更严格也会提升更快,有的学习一般的进去孩子会更累,得不偿失。学习不是唯一出路,有的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却适合以后干其他事情。目前西安的政策,除了让人心寒,也会激起民愤。对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一辈子。
   作者刘颂寒:品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究竟是怎样的评分标准,能够将一个学生的品德定义为0分,这里面当然应该有追问。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评分结果,是否涉及了入学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毕竟,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名校,可谓是想尽办法。这也容易让这类面谈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所以,对于这个面谈成绩,家长的顾虑绝非是多此一举。必须要厘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孩子品德得了零分,这既是对孩子读书权利的维护,也是对教育应有的态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