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刘青)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发布非遗与旅游融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传统工艺振兴3个方面的优秀案例。其中,“陕西韩城:让非遗在景区传承与绽放魅力”成功入选“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于今年4月15日启动。本次活动共征集到150个候选案例。经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定,最终遴选出十个优秀案例。评审专家认为,韩城案例所涉及的“祭祀司马迁大典”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村司马迁祭祀”的改编和再创造,不仅对相关非遗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地处黄河西岸的陕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文史之乡”的美名。司马迁和《史记》是韩城的“文脉”与“魂”。近年来,韩城深入挖掘《史记》和司马迁文化的精神内涵,运用传统仪轨和现代媒体相融相汇的手段,展现以司马迁和史记文化为代表的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坐标。
又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日前公布的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中,陕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入选。
自2006年起,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共137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及时总结各地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分类保护工作水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开展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工作。遴选工作启动以来,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推荐了347个案例。经过严格评审,共遴选出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06年5月,国务院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9月,在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安鼓乐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