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记者6月1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考古取得新的成果。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同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对该国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目前双方联合考古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楚河州坎特镇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其中心部分保存较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献上提到的中世纪城市——新城。该遗址的宗教和民间建筑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是见证“丝绸之路”发展轨迹的重要遗存,其年代约为8耀12世纪。
今年5月24日,中吉联合考古队对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的第二年度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在前后两个年度的发掘过程中充分利用在国内开展大遗址考古的经验,运用考古勘探、RTK测绘、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等技术,对整个遗址和重点发掘区进行全面详细地记录,截至目前发掘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勘探出的围墙遗迹主要分布于寺院的南、西、北三面,其中南墙长约39米、西墙长约94米、北墙长约76米。
考古队对整个遗址分布区进行大面积考古测绘,其结果显示古城遗址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均呈长方形。外城利用内城的西墙和北墙将内城包在其中。两次发掘清理出房屋建筑基址、围墙和倒塌的土坯砖等遗迹,出土大量的陶片、砖块和少量钱币、铜耳环、铜片等遗物,初步推断这些遗物的年代约为10耀12世纪,属于喀喇汗时期。
考古队同时还对楚河流域近10座城址进行初步调查,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玛纳斯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伊塞克历史博物馆等进行考察,收集到一批有关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古代城址、墓葬、石刻、岩画研究等方面的文物考古资料。
陕西处于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中亚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楚河流域更是“丝绸之路北道”主干线,对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联合开展考古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