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0日
汉中市南郑区红色文化研究者重走红军路
汉中市南郑区红色文化研究者重走红军路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雷无声 通讯员 吴元贵)6月5日,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党校校长杨礼贵等13名红色文化研究者参观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拜谒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陕南巴山地区是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尽艰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大巴山区,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向西战略转移。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后,巴山游击队留守川陕苏区,遭遇地主武装民团的进攻和国民党的“清剿”。巴山游击队周旋于大巴山密林之中,历经数十次战斗击退敌人,威震大巴山。巴山游击队这支革命武装队伍规模由300多人壮大到1200人,开辟了以巴中南江县桃园为中心的500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带领群众建农贸市场,发展经济,闹红了川陕半边天。
  由于缺乏电台等通讯设备,游击队长期与红四方面军和党中央失去联系。游击队战士常年在高寒山区孤军作战。从1938年秋季起,国民党调集川陕两省大批军队南北包围“清剿”,游击队备受重创,最终全军覆没。
  如今,南郑区一批红色文化研究者多次走访调研巴山游击队,撰写《巴山游击队》研究专著,志在不忘革命历史,将红色文化世代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