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驾车送儿子上学,收音机里两个主播讨论的话题让我陷入了沉思。这个话题就是:父母该给孩子留什么。
广播那头热线此起彼伏,大家讨论得甚是热烈,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是:留下物质财富不如留下精神财富和生存技能,这个最实在。也有少部分很潮的家长说给孩子留下自己位数很小、使用了一辈子的QQ号和微信号。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带着思考我把问题转给10岁的儿子。
“你想让爸爸妈妈给你留什么呢?”
“留一整套我最喜欢的漫画全集,一定要全套的,可以收藏的。”
说完儿子冲着我做了个鬼脸,并补充了一句:“说了也白说,对吧?”看着淘气可爱的儿子,我无奈地摇摇头。我时常在琢磨,为什么这家伙一点都不像我,总与我的心思背道而驰。人常说,孩子都是来讨债的,这话一点不假。他除了讨债,还有一个重大的使命就是:不断改造和完善我的三观。
按我们国人的传统习惯,家业总是要让儿女继承的,一个负责任、有成就的人生标志就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让后代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再不用为生存而发愁。更进一步的目标就是要使自己所开创的产业能在其后代手中得以发扬光大,这才算是光宗耀祖、功德圆满。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价值观已经受到了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和非议。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知道了有太多负面的事例,都在证明着一个基本的道理:财富的继承是把双刃剑,它在使后代免除贫穷、辛劳、压力、危机的同时,也极大地助长了这些年轻人养尊处优、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恶劣倾向。财富在带给这些后代富足生活的同时,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自勉、自律,树立远大的事业志向,完全有可能极大地消解他们积极进取的欲望,而终将败掉财富,成为社会的垃圾。
“富能否过二代”的问题,长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此引发而来的“中国的父母究竟应该让自己的儿女传承什么”的课题,也十分尖锐、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林则徐曾说:“子若比我强,留钱有何用?而子若不如我,留钱又有何用?”因此我认为,衡量父母是否称职,应该是在保证子女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帮助其具备独立生存、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果仅仅为其留下可观的物质财富,而没有帮其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具备让他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尽管他可以安闲悠哉地活着,但从社会意义上说,他不过是个寄生物,也绝对谈不上快乐和幸福可言。
从儿子记事起,我们时常用现身说法,给他讲述我们艰辛而美好的童年时光、求学时光;给他灌输曲折和苦难的经历是一个人最值得珍惜的人生财富。让他明白,世间任何感受都是相对的,只有经历过逆境历练的人,才会珍惜拥有、懂得感恩。儿子曾用羡慕的口气对我讲述同学的爸爸是如何的牛逼,那么年轻已经是一个集团的董事长,旗下产业那么多,住豪宅,出入乘坐高级车辆等。我说,孩子你知道他爸爸创业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吗?他摇摇头。我告诉他,同学的爸爸来自秦巴山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小学时每年的学费和书杂费都是靠自己捡破烂或帮人糊纸箱一分一分挣来;上初中时,经常要肩扛化肥,手拎书包走15里山路后,才能上学;成年后,曾和妻子露宿南方街头,靠摆地摊卖菠萝度日;如今尽管已功成名就,但为了给新开的温泉酒店招揽生意,依然要俯下身子,当着新闻媒体的面从温泉池舀水喝。听了我一番讲述,儿子从惊奇陷入沉思。那一刻,我多么希望他已经明白:成功不会随便垂青谁,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曾熬过无数个不为人知的黑夜。
这个社会功利性无处不在,时时处处在颠覆着人们的三观,连纯真的孩子都不放过。我不得不见缝插针式告诉儿子一些是非价值评判标准。比如爸爸妈妈非富非贵,就是一平头百姓,但你不能认为我们的人生不成功。爸爸凭自己本事吃饭,踏实奋进,不谄媚不欺下,再忙每周都要回家看看父母嘘寒问暖;妈妈独立自主,工作上独当一面,勇于担当;生活上除了自己的小家里外,还有父母弟妹的家都能扶帮着,打点得井井有条,顺风顺水;学习上更不用说,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闲暇之余,妈妈还会去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做做义工,献点爱心。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时间和精力,陪伴你一路成长,努力和你一起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属于你的未来。这难道还不够成功的标准吗?
孩子,妈妈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告诉你这些,就是想让你明白,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不是德才兼备,而是赋有责任和勇于担当。当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担后,你就该为之全身心付出,为你所选择的担当。一个人获得初等的快乐很容易,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的优越,而要获得高等的快乐是灵魂的不孤单,是奉献、付出,是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这是我们每个人毕生要进行的修行。
孩子!我们不求你完美,也不用你替我们争脸面,更不指靠你为我们养老送终。我们只求你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你同行一段,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孩子!我们一起加油!?我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