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暑假,我都会踏上T140次列车,从西安回到南京老家。爷爷奶奶在南京近郊承包了十几亩鱼塘,他们住的房子就建在两塘之间的塘埂上。我的童年就是伴着芦苇丛里一片蛙声度过的。
奶奶的房子很小,主间是水泥砌成的卧室,出门左手是厨房,顺着卧室和厨房屋顶延伸的地方,用树棍和茅草搭起了一间凉亭,亭下摆一张方桌,一张竹床,几把藤椅,便是“堂屋”,是一家人吃饭休闲,接待宾客的地方。竹床一周用木棍围起,下雨时,坐在竹床上,看着雨跌落在水面溅起水花,和时而跃起的小鱼,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奶奶家是我的自然博物馆,在那里能见到各种蝴蝶、蜈蚣、甲虫、小蛇、癞蛤蟆、野兔……运气好的时候,夜里还能看见一片一片的萤火虫。爷爷经常带我们到塘边钓鱼,我们坐不住,大多钓两条小鲫鱼就草草交差。黄昏时分,炊烟四起,我们又用竹竿挑一个布兜,跑到屋后一方被芦苇环绕的“猛子塘”去钓虾。钓虾比钓鱼容易,抓一把鱼食洒在布兜上,顺着塘边慢慢沉入水底,过一会拎起来,青色的小龙虾、毛鱼儿、泥鳅都扑腾在布兜中央。奶奶家的晚饭,是顿顿都有鱼和虾的。
晴朗夏天的夜晚,我们姊妹几个喜欢躺在塘埂中央的藤椅上,望向满天繁星,皎洁的月光映在鱼塘里,伴着温柔的风泛起粼粼波光。安静的夜,不时地能听见塘中草鱼窸窸窣窣吃草的声音,远处隐约传来火车汽笛的长鸣。有时候看见星星滑落,奶奶说那是流星,代表有人逝去。我常常躺在藤椅上闭着眼睛,听风的声音,心灵徜徉在无边的海洋……
最爱的是爷爷带我们划船。说是“船”,其实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木盆,爷爷站在船尾保持平衡,用一根长长的毛竹撑船,我坐在船头,随着爷爷手中的毛竹插入塘底,小船也在鱼塘中央缓缓前进。
奶奶家很小,小到只有一屋一亭、半间厨房,但这家又很大,在我的心底,这里是我童年的整个世界!如今西安到南京的高铁只要几小时,而我却很久都没有再回去,玩伴们天各一方,老家只在记忆里,但故乡这艘船却一直伴着我乘风破浪,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