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定于5月28日早上进行拍卖的清代画家任伯年画作《澹黄杨柳带栖鸭》,在5月26日预展上遭到毁坏。佳士得香港于5月27日下午回应称,已通知委托方,并已撤拍该作品。
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第一代海派书画的重要人物,“海派四杰”之一,徐悲鸿曾为其亲绘画像。被毁的《澹黄杨柳带栖鸭》是任伯年于1889年创作的《花鸟四屏》中的第一幅,是此次春拍的1393号拍品,整组作品估价为150万至250万港元。在26日的预展上,一小孩将此画作撕下一半。
虽然拍卖行目前还未给出拍品损坏的具体原因,但有关“熊孩子”与艺术品的故事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引起讨论。有网友觉得,应该由损坏者赔偿,“给家长和孩子都长长记性”。也有网友质疑,展览方是否应该对此做好防护。
近年来,小朋友意外破坏展品的事情偶有发生。2015年8月,一小男孩在观看台北《真相达文西天才之作特展》中不小心跌倒,手压到距今超过300年的保罗·波尔波拉(PaoloPorpora)画作《花》,令该作品出现了一个破洞,肇事男孩非常自责。后来,这幅作品被修复师紧急修复,小男孩并没有为这次意外而承担赔偿责任。
对拍卖行预展来说,重要拍品基本都有保险。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陈君达说:“此次被毁拍品是投保的,所以拍卖公司第一步还是先跟保险公司协商,看理赔比例和金额。如果拍品没有投保,当事人就要赔了。”
201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玻璃制品,但这件艺术家为自己女儿创作的艺术品却在孩子的摇晃和拉扯下缺了一块。而“熊孩子”的父母全程在一旁帮孩子拍照,并未制止。
最终,艺术家只能决定将玻璃制品改名为《折》继续展出,并在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提醒大家要文明看展。
无独有偶,2016年,一个1.8米高、由上万块乐高积木组成的“尼克狐”作品在北京展出。作者为了制作它3天3夜不眠不休。但刚刚展出1小时,作品被一小朋友推倒。
狐狸碎成渣的图片随即在网上热传,不少网友开始声讨“熊孩子”。但是作者赵先生却觉得,小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也并未要求赔偿。
我们在等待真相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此类艺术品、文物的安全是展览的重要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的兼职教授詹毅律师表示,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为限定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是由监护人承担责任。不过如果有诉讼的话,可能也要看展览方有没有对拍品实施足够的保护措施。
拍卖会的预展和博物馆不同,展出的作品几乎都没什么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方便藏家更清楚地观看作品。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的拍卖行业相关人员建议,应当加强对展览场地的安保措施和监控。也有相关人士建议拍卖公司可以考虑禁止孩童入场。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