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2日
行者小强:行走十年 归来仍是少年
行者小强:行走十年 归来仍是少年
  去新西兰打工旅行,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没有钱可以环游世界吗?5月中旬,在西安古西楼书屋举办的《逆向人生》分享会上,作者“行者小强”用自己的环球旅行经历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一个河南小山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曾背包走过中国16省,只身一人远赴新西兰、澳大利亚打工旅行,在新西兰中转8个城市,换了16份工作。1989年出生的他,从2009年上大学至今,已经行走十年。“爱玩”的小强不断在试图跨界,旅行者,创业者,畅销书作者,他的精彩人生逆风生长,却摇曳生姿。“没有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朝九晚五工作的经历,在你没有钱的情况下去环游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逆向,我的整个人生轨迹每一次都是一切从零开始,打破界限,不断跨界,然后逆风生长的状态。”
  初中时得到的一辆山地自行车,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旅行者的梦,从镇上的村子开始,他一路前行,慢慢走出小镇,走出河南,最终在世界多个地方,留下了一个环球旅行者的滴滴汗水。“一个有着绝对执行力的理想主义者”,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过往经历,而在网络上他的粉丝留下了这样的评论:脚步丈量土地,用心体会世界,用旅行来修行自己。我们不一定要去改变世界,但一定不要被世界改变。
  十年感悟,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他喜欢用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写照,庆幸于自己看到了,接触了,看清了这个世界。新西兰旅行途中的两场车祸,使他重新思考关于旅行、生活以及人生的意义。就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行者小强在旅途中热爱这个世界,归来之后他依然愿意做一只萤火虫,即便一路风尘,羁旅坎坷,但他依然心向光明,还是那个追梦少年。 

  文化艺术报:为什么要出发?对你来说,旅行的初衷和意义是什么?
  行者小强:我本身就是一个从小到大,在不断追求自由的人。2005年中招考试结束之后,我跟父母提出要求,如果能考上我们县城的重点高中,他们就要给我买一辆山地自行车,那个暑假我骑行了我们镇上的十几个村子,一个山里面的孩子,就这样埋下了一个关于旅行梦想的种子,然后就不断地发酵,不断地生长。 

  文化艺术报:知道可以去国外“打工旅行”这个概念,是源于怎样的机缘?出发之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行者小强:2013年左右,我去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旅行,在一家青年旅社里做前台接待的女孩知道我非常喜欢旅行,就把这个消息告诉我,鼓励我大胆尝试一下。然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查找各种相关信息,知道了必须具备三项条件:要考雅思,要有3万元存款,年龄不超过31周岁。然后我就开始做导游攒钱,去好几个城市考雅思,再考驾照,加上准备签证材料,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现在全世界只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中国有旅行打工签证,我在2013年去了新西兰,2017年去的澳大利亚。“打工旅行”其实充满了挑战,因为你在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连工作都没有,你得去了之后自己再找工作。2013年是一个节点,在这之前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将信将疑,所以申请签证的名额经常用不完;在这之后,突然就火了起来,申请签证的人越来越多。我并不是第一批开启“打工旅行”的,可以说我是对于“打工旅行”体验度比较深的旅行者吧。 

  文化艺术报:你的异国之旅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行者小强:我去新西兰“打工旅行”,拿到的是特别工签,这就意味着可以为任何雇主工作,一般去一个国家打工,必须有雇主雇用你的工作函。特别工签的特殊之处就是,你不受任何雇主的限制,即使这个雇主把你辞退了,你还可以找下一个雇主。但是这个签证又要求你,不能为同一个雇主工作超过三个月,也就是让你一直通过换工作的方式达到旅行的目的,因为这个签证主要是针对青年人,比如间隔年的人群、背包客等。记得刚到新西兰,第一周是不能打工的,因为没有税号。办理好这些之后才能开始打工旅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餐馆里面端盘子,结果干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炒掉了———我把店里的招财猫打碎了。那时候,马上圣诞节了,我带的钱也快花完了,所以压力很大,在最后两三天发现自己快交不起钱的时候,我想起了以前在国内结交的新西兰朋友,于是发邮件向他们求助,他们慷慨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去做客。落脚之后,通过结交背包客以及投简历,不到一周时间,终于在附近一家养殖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文化艺术报:你在新西兰“打工旅行”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协调工作和旅行呢?
  行者小强:我平时周内打工上班,周末会和背包客们一起开车出去旅游。因为新西兰人工成本很高,我打工的工资基本上一个月可以存1万多,所以还是足够支撑旅行的费用的。从奥克兰开始,一路搭顺风车南下,从北岛到南岛一路搭下来,中途中转了8个城市,换了16份工作。到了南岛之后我就买车了,车子是花了一万块钱买的一辆二手车,我周末就开着车去新西兰国家森林公园里面露营,或者去海边游泳,生活相对来说比较惬意。 

  文化艺术报:旅行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否让你对这个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
  行者小强:在新西兰我出了两次车祸,还和当地人一起开了一家民宿,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自己还存了十多万块钱。这一趟下来,让我从迷茫的状态找到了人生方向,这是最大的改变。车祸之后毕竟经历了一次死亡,所以我当时在想,我能不能帮助一些人实现他们的环球旅行梦想呢?因此这些思考促使我去行动,我想做一个中国环球旅行公益基金,帮助更多的人。截至目前,已经免费帮助350个人在国内外打工旅行。对我来说,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提升,而旅行的意义正是在于,它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投资。 

   文化艺术报:你刚才提到“间隔年(GapYear)”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这种说法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次间隔年吗?
  行者小强:间隔年的意思是说,在人生重要的节点停留一下。起码一个条件是你离开你熟悉的地方,离开你自己的国家,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文化体系完全不同的地方。一切都归零,重新开始认识自己,认知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然后回到原点,开始新的生活。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会有紧绷感,既然那么不舒服还硬扛着干嘛?何不潇洒一些,来一次间隔年,放空自己。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次间隔年,因为难免有失恋、事业瓶颈期、迷茫的时候。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候,需要间隔停留缓冲,也需要思考。 

   文化艺术报:《逆向人生》这本书是打工旅行的攻略书吗?想向读者传达一种怎样的理念?
  行者小强:这是一本指导书,告诉有这方面想法的人,打工旅行是否适合他,打工旅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操作找工作、住宿等问题。这本书给他们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信息很完备。而且这是从20000个间隔年的故事中筛选出来的15个打工旅行者的真实故事,所以首先要读完故事,再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打工旅行这种方式。可以说,它是一本澳大利亚打工旅行的“圣经”。也让你看到一种多样性的生活,多元化的世界观,让你看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到底我们能否逆风生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你的人生轨迹如何,而是你是否有勇气踏出那一步去逆风生长,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化艺术报:对于后续也想踏上“打工旅行”之路的青年,你有没有什么忠告和建议?
  行者小强:我的建议是,第一英语要好。第二要会做饭,因为在新西兰这样的国家,人工成本很高,外面吃饭成本也就很高。国外每顿饭即使快餐也得100块钱,如果下馆子的话基本要500块钱——这还只是一个人的消费。第三是会开车。这三个是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技能,否则在那边没法生存。在国外,大城市公交系统比较好,一旦到小城镇根本就没有公交车,会开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艺术报: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规划,还会再次出发旅行吗?
   行者小强:我给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一个文化传播者,或者说是旅行作家,而且是以“中国打工旅行第一人的身份”分享一些自己的态度和故事,所以当下这半年可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演讲、分享。我的第四本书《心怀恐惧,却依然向前》即将出版,这是一本青春励志,或者叫旅行励志书。随后还想做一部澳大利亚打工旅行的纪录片,如果找不到投资方,我就找一个人一起上路,可能未来十年的规划,1/3时间去非洲做志愿者,1/3时间去欧洲打工,1/3时间做旅游方面的内容输出者。
  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