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总是会遇见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有时候同事们开玩笑说,有些学生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手机!如果他们手中没有了手机,他们就好像失去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每天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就没了主心骨,继而慌了,也就乱了。当然,这只是大家一句玩笑话而已。
今天我想说的不是手机,我想说的是读书!
每当遇到那些不珍惜时间荒废青春整天“忙于”与读书毫无关系事情上的学生时,着实让人很无奈。
有些学生自以为只要身处学校,每天坐在教室就是读书。其实错了!他们肆无忌惮地消耗着青春,一味任性,“忙于”贪玩。他们想方设法和学校、老师甚至和自己的家长玩躲猫猫,视校纪校规为儿戏,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吃大喝丝毫不知道心疼;他们喜欢玩“酷”,以各种理由不着校服,三五人在一起以成人的感觉抽着比家长抽的还要高级的香烟,一副很老练的模样;他们对自己学习、生活没有标准,也就对自己提不出什么样的要求,所以他们随手随地乱扔垃圾,乱说脏话;他们课堂课桌上摆放的书本时常是上节课的书本甚至是上上一节的书本;他们课堂不做笔记,因为没有笔记本;他们自习不做作业,因为没有笔!他们完全颠倒了自己的生物钟,白天没有精神昏昏欲睡,晚上精神百倍与管理员打游击……
他们在学校,那么敢问这是读书吗?
他们只是解决了一
个问题而已,只不过是
在学校课堂上认识了几个字!解决的是文盲问题,而并非读书!
读书有读书的道!
读书就是修炼。修炼什么?修炼品行沉淀气质,磨练意志,修炼心智。不读书就缺少了几份内涵,没有内涵就容易轻浮、浮躁。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有内容,有厚度!什么是气质?气质是内在的东西,无法模仿,有形而无形,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淋漓尽致。真正的美在于品行,存于气质!而不是在青春期用几次口红,或是打几个耳洞佩戴耳环就能表现出来的。相反,那是东施效颦!
读书就是思考。思考什么?在高中,就得思考自己三年以后或是两年以后何去何从,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思考人生,人生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不是儿戏。为什么越是读书好的学生他们越优秀,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上学的时候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所以他们每天很充实,很有意义。
读书就是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人生阅历。上学的时候总喜欢读《辽年青年》《故事会》《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辽年青年》中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物时常让我血液彭湃激动不已;《故事会》中的小小说让人阅读人性,时常为文中主人公不公遭遇愤愤不平;《青年文摘》《意林》中那些描写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让人每每感觉名人之所以是名人,因为他们名在把小事做得不平凡,名在平凡中见伟大,名在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让人值得细细品味。《青年文摘》《意林》中更有许多理性的文章,犹如一杯杯浓茶,静静细品感觉回味无穷意义深远,很多人把这些称之为心灵鸡汤。
最美好的年代最适于读书的年代却不安心静心读书,无疑是好吃懒做!
最美好的年代最适于读书的年代却不安心静心读书,无疑是虚度青春!
最美好的年代最适于读书的年代却不安心静心读书,无疑是情感淡薄!
最美好的年代最适于读书的年代却不安心静心读书,无疑是不辨是非曲直!
最美好的年代最适于读书的年代却不安心静心读书,无疑是轻浮一生!
读书有读书的道!识字只是解决文盲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