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2日
泾阳“奋斗柿”:小小西红柿撑起大产业
泾阳“奋斗柿”:小小西红柿撑起大产业

  文艺范、品质好、销量高,大多数人可能很难将这三个关键词与西红柿联系起来。而咸阳市泾阳县的这个创意型农产品却早已在网络上走红,一度成为西红柿界“爱马仕”。4月17日,文化艺术报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媒体采访团走进泾阳县云阳镇,了解小小西红柿是如何撑起大产业的。
  “种植西红柿的村民都换上了智能手机,利用抖音、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推介,一个没落下。快递公司已经来到田间地头,只要市场认可,我们可以把蔬菜卖到全国各地。”泾阳县云阳镇电商办主任张广俊说。
  那么,是什么样的西红柿能如此神通广大成为“网红”的?带着疑问,采访团一行来到云阳镇关鸿农业出产的“奋斗柿”基地,感受小小西红柿给云阳镇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据了解,泾阳县云阳镇从2011年开始种植“奋斗柿”,该品种原产自荷兰。2014年,云阳镇引入电商,更是快速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款口感像水果一样的西红柿开始被消费者追捧。因其皮薄、沙瓤、水分高、甜度高,短短5年,“奋斗柿”被捧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奋斗柿”基地负责人赵丽燕介绍,“奋斗柿”基地有120多个大棚,总占地1000亩。去年网上销量近7万单,今年预计在16万单。口感极佳的爆款“奋斗柿”基本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且复购率极高。“在种植‘奋斗柿’时没有使用化肥、膨大剂、甜蜜素、农药、抛光等。”赵丽燕说,120多个大棚带动全村160户近600人就业和脱贫,真正实现了“使农户增收、带村民致富”,极大调动了云阳镇及周边群众专业种植优质西红柿的积极性。
  张广俊告诉记者,云阳镇全镇共有6000余座种植大棚共计7200亩,一亩地产量1.5万斤,每年就有超过1亿斤“奋斗柿”从云阳镇销往全国。电商的入驻和新媒体社交软件的流量红利,使每斤“奋斗柿”利润提高1.5元,保守估计云阳镇每年仅西红柿一个农产品,就能多卖近2亿元。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林枫 见习记者 陈照坤 

  记者手记
  农产品文艺化,有诗有远方
  “奋斗柿”的走红有力地诠释了文化的力量。从引进与本土化,泾阳县云阳镇“奋斗柿”充分抓住了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心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铿锵有力的广告词既是对“奋斗柿”品牌的诠释,又是对广大劳动者朴素愿望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柿”则紧跟时代潮流,发力农产品创新,让普通的农产品镀金,提升品牌内涵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价值。
  在“奋斗柿”的包装车间,记者看到,每一颗西红柿都用保鲜纸包裹,而卡通形象的“奋斗柿”趣味性LOGO,更让西红柿增加一份诗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奋斗柿”品牌之所以成功,除了产品本身品质过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网红时代所带来的流量红利。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传播深度和广度。有了产品,有了传播工具,加上现代物流,“奋斗柿”的成功水到渠成。
  农产品文艺化,让云阳镇的农民腰包鼓起来,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在云阳镇这个全国著名的农产品集散地,不仅有了诗,有了梦想,还有了远方。
  刘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