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2日
争鸣
作家进校园,不能沦为一门生意
作家进校园,不能沦为一门生意
  4月17日,第13届作家榜发布2018年中国童书作家榜,童话“故事大王”郑渊洁从童书作家榜单中“消失”,引来了一些读者对郑渊洁童书销量的质疑。郑渊洁随即在个人微博上发表长文,点名抨击当前童书销售泡沫和曹文轩进校园售书行为。
  这不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第一次对自己“生于斯成于斯”的领域开炮。早在2014年,郑渊洁就发布置顶微博,炮轰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进校讲课的黑幕乱象。2016年,郑渊洁还就童书作者进校兜售童书一事,发表过致时任教育部长的公开信。时至今日,我们不应该不为“童话大王”保护儿童的初心点赞,同时,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在公众人物三番五次的呼吁下,作家进校卖书乱象依旧得不到遏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法有禁令不可为,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打着教授、专家的旗号,进入校园中开讲座,做知识宣传,随之而来的便是兜售新书。更有甚者,出版社、作家通过给学校教师提成的方法,使得教师利用权威发动学生“自愿”购书。
  学校让作家进校园签名售书,很容易侵害中小学生作为消费者享有的选择权,更容易给幼小的个体心灵蒙上“铜臭”气息。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个体,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不到位,任何一个作家在老师的“呼吁”下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的崇拜对象,加之儿童在消费观念上缺乏理性,往往不能正常行使消费者的选择权。久而久之,极其容易给孩子灌输一种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思想,亵渎孩子最单纯的心灵。
  儿童文学作家进中小学讲学并非不可,只是要秉持为中华崛起培养生力军,只是要怀揣着一颗儿童本位的善心和良心,绝不能能把中小学生看做“最忠实的摇钱树”和“最友善的消费者”。
  来源:红网 作者:魏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