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来电显示”是一种基础的通讯服务功能,智能手机还会显示特殊的“标注”信息,比如有的号码被标注为“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电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是否选择接听。然而,随着电话标注功能被广泛使用,这个功能近来开始慢慢“变味”了。记者发现目前至少有30多款手机软件,可以提供电话标注服务。(4月17日央视网)
对于公众来说,号码标注作为一种常用功能,准确性应是第一位的。但从现实来看,“任性标号”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此前媒体就曾报道,多地公安热线被标为“骚扰”“诈骗”。另外,有的平台为了从中获益,恶意地把一些用户的手机号码标注成中介、培训机构甚至诈骗电话,胁迫用户付费取消。
梳理相关报道,“任性标号”之所以存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电话标记业务目前存在平台数据各自为政现象;二是标准不完备,有的平台仅需要10个不同的手机序列号就可以对一个号码进行标记;三是纠错机制欠缺,有的平台向用户设置了繁琐的申述流程,有的甚至没有纠错机制。另外,监管力量薄弱,对违规行为形不成震慑作用也是原因之一。
开发电话标注功能,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倘若任由乱象存在,有可能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对此,正如专家直言,“要让胡乱标注他人号码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才能减少乱标注,提高有效标注,让电话标注发挥正确作用”。的确如此,一则有必要为电话标记制定法律规范;二则对违规者绝不能纵容,依法惩治是核心;三则须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
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也就意味着,用户的号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平台标记并显示,就会涉嫌侵权。因此,用户当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切莫认为不值当,或花钱取消了事。
另外,电信运营商也应切实负起责任。比如,运营商当用更加严格的审核过滤系统和更有力的技术保障,从源头上阻断这类行为的发生。既要保障真正服务于大家的热线服务号码免于无端背锅,又不为一些不法的标号行为提供便利,从而真正为用户权益的保障增添一道防火墙。
总之,电话标注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最为重要的是兴利除弊。当然,于用户而言,一方面不仅要谨慎对待电话号码标注,而且对于标注错误的不妨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反馈,以增加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应增强法律意识以及隐私保护意识,比如,一些手机标注功能的App需授权读取通讯录、短信等功能,对此就应多些防范。
作者:杨玉龙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