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被无数写作者想往的地方,一定是文学神圣的殿堂,他的主人毕竟是一代文豪或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有如阳光,让喜欢他作品的读者如沐四月的风。他的作品有丰裕人、启示人的营养。读他的作品,是享用阅读中的一次饕餮盛宴。他无疑是地理或时间长河中的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一颗璀璨的文学钻石,一座巍峨的文学大山。
1
贾平凹老师的上书房,我有幸来过两次,像一个虔诚的文学教徒,朝圣过,膜拜过。
上书房,这里隐藏了一个文学大师的灵魂。这里的每一书架,每一奇石,每一泥塑,都是文学海洋中冰山的一角。我望着满满当当的摆放整齐的中外文学名著,那些名著的作者,一个个大文豪从书中走出来,笑意盈盈,和我亲切对话。他们一个个像山,可仰望。他们的文字挺拔成山的脊梁。
瞬间,我似穿越时空,来到人间仙境,尘世最美的书房。这里有奇山,山可以作锦绣长篇;这里有一汪秀水,秀水适合研墨,贾平凹老师的一篇篇美文,一部部巨著,在这里发酵,在这里酝酿。
上书房,浓缩成一个伟大作家的地理标识。
上书房,这里有山水的灵魂,这里有文学的灵魂。
2
来这里,做一缕清风,穿越每一奇异的角落,无疑是幸福的。
来这里,做一瓶空气清新剂,收藏一粒粒文字的芬芳,是幸运的。这里是尘世最优雅的书房,文字栽培的奇花异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在上书房,贾平凹老师静心修行,把山与水,浓稠的岁月,尘世的烟火,零零碎碎,搬进一本书或不同的书里,形成独具特色的一道道文化大餐。
上书房,这里的主人是怎样秉灯修行的?
这里的书架是古朴的,这里的顽石是有个性的,这里的羊毫是天然的,这里的墨汁是最浓黑的,从这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是一泓清泉,源源不断的。
这里有仙岛上开出的寂寞的花,珍奇的花,这里的花沐浴最洁净的阳光。
这里有《秦腔》,但听不到喧嚣;这里有《带灯》,但不刺眼夺目。这里有尘世打捞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里有被光阴濯洗后的华发,这里诞生电闪雷鸣后的文字风暴,也长出挺拔的文字山脉。
上书房,这里有最肥沃的原生态土壤,这里种植的一粒粒文字,破土萌芽,长成苍天大树。这里是汗水和智慧浓缩的后花园,这里结的果实:醇香,淳厚,风雅,后味悠长。
轻轻地用脚步丈量,轻轻地用眼光抚摸这里每一寸山河。
书山有道,辛勤为径。这里藏万卷书,这里的主人胸中有山河,眼中藏明镜,跋山涉水在文学的长廊。这里幽静,处处洋溢着文学的独特芳香。
3
来上书房,灵魂和境界都得到提升。
来上书房,想一个伟大的作家,用怎样的眼光观察俗世,用怎样的眼光体验尘世、书写那么多精品力作?来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对生命、对自然、对尘世的生灵本身的敬重,对文学理想的勇攀高峰,才使这里的主人有一颗干净的、晶莹剔透的灵魂。
唯有卓越的智者,才能保持心灵的寂静和宁静。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灵去感受多彩世界和聆听心灵的回声,时间的回音;也唯有超凡脱俗的灵魂,才能享受孤独,享受寂寞,以特有的知觉和视觉,去体悟人生和宇宙,穿越生活本身,接近生命的本真。
来上书房,其实,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读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来上书房,其实,也会洁净一个写作者的内心。一座大山的险峻,必然有其挺拔的脊梁;一个伟大的作家,作品如其人,有人格之完美,德行之淳厚,思想之厚重,灵魂之深刻,在那一刻,我的心灵也变得宁静,如一泓春水般平静。
上书房,在我千转回眸里,你借给我一缕文学之光。
来上书房,一个伟大作家的文字,给了我一种写作的方向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