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5日
依托茂陵兴平积极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依托茂陵兴平积极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采访团在茂陵博物馆参观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小雨
  地点:茂陵
  天气突然变得阴沉,反而把远处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反衬得格外清晰和凝重。这是我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蹲点采访的第二天。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兴平市的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彻的陵墓——茂陵。
  对茂陵的认知,最初源于历史课本,只知其是大汉天子刘彻之墓,但并未过多了解。最近一次涉及此地,则是因采访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先生新作《新姨》,《新姨》以茂陵霍去病墓石雕为题引,讲述了一段悲苦的爱情故事。而采访《新姨》距今也已有两年之久了。今日,在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汉朝历史和文化。
  参观过程中,令我最震撼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巨型石刻。这些石刻线条粗中带细,古代工匠依托天然石材原有造型,用简单的几笔就刻画出生动的动物及人物形象,至今无人能及。《史记·骠骑将军列传》中记载“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为纪念这位汉武王朝的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用大型石刻代替活的鸟兽生禽,竖在其冢上,以示旌表。
  绕过祁连山状的霍去病墓,我来到了茂陵脚下。站在这位雄才韬略一代天骄的墓前,我感慨万千。汉武帝刘彻统治的汉武盛世,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以儒家学说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一个创办中央太学,培养栋梁之才;第一个开通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开中国外交事业之先河等。当然,在他统治期间,也开创了多个“之最”。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论,对于当下而言,我认为如何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造福人类才是活着的人应当思考的事情,这一点兴平市政府以及茂陵市博物馆一直在做,而且初有成效。
  汉武时代,是刘彻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是他的“凿空西域”,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是他的选贤任能,开拓了疆域,稳固了统治根基;是他的“大手笔”,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艺术的乐观和自信;也正因为他,如今的茂陵正积极带动周边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依托茂陵景区的影响力,开展生态旅游,家家户户做着自己的致富梦。
  无论是茂陵对于兴平市而言,还是兴平市对于茂陵而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历史选择了兴平,但又因为茂陵,世界才认识兴平。
  站在茂陵前,微风掠过耳畔,仿佛诉说着千年历史,而我只能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内心则对这位大汉天子产生深深的敬意。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