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于我是神秘的。
秦岭天分南北,地隔江河,上小学就熟知这一地理概念。然而具体理解这一概念是20多年前,在一个麦熟季节,我第一次坐火车翻越秦岭去北京。
记得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一说,出川北上基本都坐火车。翻越秦岭时,透过车窗看到“Z”字形盘山公路,很是壮观。在秦岭火车站停下换车头的时候,感觉冷气袭人,从车窗看出去,山上植被低矮稚嫩,也不茂密,不是我想像的古老的山脉就应该有原始森林。一地小麦还绿油油的像韭菜一样,与我家乡的季节,整整晚了半年。
是秦岭首次教会我差异性感知同一事物。
后来才知道,这是宝(鸡)成(都)铁路,通过马蹄形、螺旋形(8字形)迂回展线上升来翻越秦岭,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三层铁路重叠。火车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蔚为壮观,现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上世纪30年代的川陕公路和60年代的宝成铁路两条新蜀道,虽然也有桥隧,但究其本质,仍算“翻越”。
今天站在七亩坪服务站,望着即将进入的二号隧道,“硬度”“速度”两个词语跳将出来,现代科技在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汉字的生态环境,比如今天我再也不用“翻越”,“穿越”即可。
一丝忧虑夹在欣慰中,某根神经隐隐作痛。
“翻越”变“穿越”也就十来年,中国的发展似乎才刚刚开始,“穿越”将持续下去。一次次从你腰上踩过去和一次次从你腰上戳过去,能一样吗?
不是矫情,我疼痛敏感。
有人比我更敏感。为了保护秦岭动物群种,西(安)汉(中)高速三分之二都是隧道和桥梁——136座隧道,540座桥梁,为全国第一桥梁群,世界最大隧道群。
每一次从这条路北上,在汉中、关中、荆楚等平原疾驰都容易产生疲劳,而穿越秦岭却很兴奋。日与灯频繁转换,明与暗不断交替,耳鼓膜永远也搞不准鼓息频率,心跳与呼吸始终不会和谐一致。一如六七亿年前,海洋与陆地、板块与板块在这里进行的一次次伟大碰撞。
碰撞的频率,碰撞的节奏,碰撞得怎样天翻地覆,又是怎样的风生水起,估计站到喜马拉雅最高峰上去仰望星空也不一定能想像出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秦岭终于有了今天的格局:以300公里的腰围直径,3000多米的身高,以群山浩瀚似海洋之波的姿势,绵延东西1600公里,横亘中国南北,逶迤于川陕之间。
在第四冰川纪的进与退之间,成为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庇护所。
秦岭于人类是伟大的。
可人类却总是让秦岭受伤。对他伤害最深的就是他庇护有加的关中平原,十三朝帝都的更换,厮杀、烧毁、重建,大量砍伐使得秦岭伤痕累累。“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砍树烧炭换点零花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好在人类懂得自省,新中国大炼钢铁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2003年4月2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秦岭是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这份礼物的献出虽然迟了些,但毕竟献出来了。
秦岭于地球是伟大的。
今天的秦岭已然是朱鹮、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乐园,1000多种植物的基因库。
秦岭于中国更是伟大的。
在明与暗的转换中,我听见了秦岭哺育周秦汉唐的辉煌脚步。周王朝订立了典章制度,产生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秦王朝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唐王朝把中华文明推向鼎盛繁荣。今天又承载“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中国未来。
在轻与重的交替中,我看见了秦岭孕育的中华早期文明。
蓝田猿人在秦岭直起了身子,一步一个闷响,他们走了一百万年,才看见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的一片繁荣景象,嘈嘈切切的欢闹......
七千年后,尹喜在函谷关望见一缕紫气从东边飘来,老子骑着青牛从镐京走向函谷关,关令尹喜拦下他并陪同他一路向西来到秦岭脚下。老子本对自己的“道”悟而不述,来到秦岭却一改初衷,“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声吟诵在楼观台响起。于是《道德经》的光辉从秦岭发散开去,照耀全中国,继而辉耀世界。
大约又过了一千年,东晋,鸠摩罗什从西域来到了秦岭脚下的草堂寺,苫草为堂翻译佛经,从此中国有了“三论宗”。
又过了200年,玄奘从印度游学回来了。他暂居草堂,翻译佛经,待西安大慈恩寺竣工后,移座长安。从草堂寺到大雁塔,中国在唐朝完成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
中国和印度也许之前并不知道,佛教这粒种子,最适合在中国“道与儒”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所以,当佛教在创始之地印度逐渐式微时,中国不仅敞开胸襟接纳了它,而且还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彼此吸纳,共同成长。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吸收中国道与儒的精髓丰富了自己。
当佛教中国化时,又是一番三足鼎立的崭新气象。
正是儒道释的三维坐标,构建了中国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并铸造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所以从无中断,“儒道释”的互补性,也许是重要因素吧。
汽车轰鸣在桥隧间交响,忽儿清脆忽儿沉闷,转眼到了唐朝。
孙思邈走进太白山竟终生不仕,隐居48年,将“辨证施治”“医为仁术”熔铸在《千金方》的字里行间,李白醉书《蜀道难》,王维激情《辋川图》,白居易低吟《长恨歌》.....
历代才子深入秦岭,便一见钟情,挥毫泼墨,纵情秦岭。
就在今天,终南山还有现代版的五千隐士,扶锄种菜......
穿越秦岭,如同穿越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
秦岭啊秦岭,您真是魔力无边......
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母亲河,那么秦岭就是父亲山。
当我们从华夏龙脉的胸腔穿过,聆听中华父亲山雄健的呼吸节奏,怎能不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