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雷无声 通讯员 吴元贵)最近,汉中市南郑区发生一件大喜事:当地的藤编蒲扇顺利打入欧洲市场,第一单就签下了10000把的订单。
南郑山区和丘陵地区自古盛产棕榈树,千百年来,黄官、水井、两河等地的村民都有编制蒲扇的手艺。粽叶蒲扇(心形扇子)轻便耐用,物美价廉,一直是当地百姓居家必备良品。2015年,南郑区良顺藤编厂厂长陈良顺从这把小小扇子里看到了商机。他发动当地编制户,逐步建立起庞大的扇编队伍,现在已经有170多家编制户和他签订了合同。2018年蒲扇销量达到11万把,其中不少蒲扇“漂洋过海”,给当地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当地还建起了40万株棕树育苗基地,为生产棕垫、棕扇储备原始材料,从而形成一个从原料生产到编制成产品,再到销售的全生态产业链,为村民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初,有外商找上门来洽谈蒲扇外销生意,经过协商,签订了外销欧洲市场10000把蒲扇的第一单供销合同,并办理了出口相关手续。良顺藤编厂的工人们精心挑选、精心包装,将这批中国制造的手工艺品发往国外市场。
一个好的带头人带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一项好的产品推动了一方的富民产业。小扇子,撬动了大市场;小扇子,打开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