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尔垛安西王府遗址保护碑附近环境脏乱差
安西王府遗址残基侧面 同为安西王府遗址,命运却悬殊:一个备受冷落,蜷缩于西安的物流仓库之间无人问津;一个极受重视,成为宁夏即将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宁夏固原县文物管理所在《宁夏固原开城元代安西王府建筑遗址调查简报》中,对安西王府遗址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充分说明:元代安西王府宫殿建筑遗址发现,对了解研究元代政治、军事、文化,以及蒙元时期在六盘山军事活动将起重要意义。
十三朝古都西安以汉唐雄风闻名遐迩。如果在长安三千年建城史的画卷上,将元代历史遗迹以遗址公园的形式予以保护和呈现,这是不是更能增添长安厚重的历史风貌呢?
遗址现状 凋敝荒凉处于物流仓库之间
记者查阅相关文史资料显示,安西王府始建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为元世祖第三子、被封为安西王的忙哥剌的王府。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中曾记载过这座王府的辉煌形貌:“(京兆府)城外有王宫,即上述大汗子国王忙哥剌之居也。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里。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此忙哥剌善治其国,颇受人民爱戴。军队驻扎宫之四周、游猎为乐。”此后,由于第二代安西王阿难答在皇位争夺中失败,安西王府就此日渐衰败。最终,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这座当时西北地区豪华宏大、壮丽辉煌的宫殿建筑群被夷为废墟,从此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
至于安西王府的具体规模,在1956-1957年,陕西省文管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安西王府遗址进行勘测调查时有所发现:城基保存完好,地面部分大都被破坏无余,唯北城残留少量痕迹。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墙为板筑夯土,夯层坚硬平整。城墙四角呈半圆形外突,其上可能有角楼。设东、南、西三门,均为一个门道。王府中央有鞑王殿夯土台基,南北长185米(现有80多米)、东西宽90米(现存25米)、高出地面2耀3米,基础深入地下近2米,殿基以土和瓦砾相间夯筑。
那么,元代安西王府遗址的保护现状如何呢?3月7日,记者前往西安浐灞生态区进行实地探访。在导航软件里搜索“元代安西王府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红色的提示文字:该地点已关闭或搬迁。继续使用导航程序,地图上依然可以显示出该遗址的大致位置。根据导航软件,在米秦路附近,导航提示该遗址在附近区域。在米秦路北侧,顺着一条巷子快到达目的地时,却被眼前的中储股份西安分公司的厂房大门阻挡住了。询问周边村民,竟无人知晓附近有一处历史遗址。随后,按照导航提示,走进该物流仓库,在这片大型的物流仓库的西北角,前行约一公里,记者终于看到了安西王府遗址的文物保护石碑。
一眼望去,眼前的安西王府遗址高约三四米,顶上长满植被。周边被青色涂料粉刷的砖石围砌,大致呈坐北朝南的长方形。在遗址西侧,一面砖墙上写着“停车区”三个大字并画着指示箭头,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座水泥基座的石碑,从石碑材质来看,应当刚立不久。石碑旁边散落着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周边环境显得异常荒凉。走近石碑,碑上文字显示:斡尔垛遗址,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8月31日公布、陕西省人民政府立。在石碑的背后,记者看到有对于斡尔垛遗址即安西王府遗址的文字介绍。顺着石碑后面树木掩映的小道拾级而上,遗址顶部较为开阔平坦。上面杂草丛生,一些建筑垃圾夹杂其中。在遗址中部,一处豁口处能够看到裸露于外的夯土,仔细辨认下,夯土的夹层之间似乎还夹杂着瓦砾碎片。捏起豁口处的黄土,仍然能够感觉到土质异常坚硬,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土墙,这或许也是这座遗址能够历经700多年历史风霜而存世至今的原因所在。
专家建议 建立遗址公园丰富古城西安历史内涵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8年,便有网友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网“我向省长说句话”栏目留言,提过此项建议。这位名为“李野平”的网民如此表述:“浐灞生态区米秦路靠近东二环,是元代的安西王府遗址,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多年来也没什么保护措施,里面杂草丛生。西安市大部分都是汉唐的遗址,元代的遗址就这一个,这附近环境不好,也没有绿地公园,建议在这里建一座元安西王府遗址公园,既保护了古遗址,又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西安市政府在对此项建议回复时表示,按照《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开始由浐灞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同时,明确指出,斡尔垛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的王府所在。该文物的重要性对研究元朝历史文化尤其重要。对于建设安西王府遗址公园的建议,西安市政府予以回应:“鉴于浐灞管委会开展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时间尚短,对于修建遗址公园的相关文物审批等工作将上报省、市级文物单位,多多听取上级单位意见,编制文物保护规划,逐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安西王府遗址是否有价值建成一座遗址公园呢?一位热衷于遗址考察的民间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以周秦汉唐最为著名,但是元代这段历史也是不能割裂的,它也是西安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元代的遗迹在西安留存的特别少,因此尤显珍贵。我们应当摒弃一些狭隘的历史观点,对这一遗址进行保护,对西安而言,这是非常具有保护意义和价值的。
对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城市建筑史的崔凯老师而言,安西王府遗址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它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长安的历史内涵:“据考古学家考证,在殿基的位置上出土了石函,根据石函的位置,可以知道台基上的宫殿是前后三进,和后来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类似,元大都宫殿的主殿,后来为明清所沿袭。安西王府是仿照当时皇宫所建,这一点能得到证明。”
关于安西王府的地理位置,崔凯的另一个观点非常独到:“元代为什么选址在浐河之畔建筑安西王府呢?因为蒙古人是逐水草而居,把它建造在浐河尾部的地方,地势低平,草木茂盛,这符合蒙古人的生活习惯。”
对于在安西王府遗址上建立一座遗址公园的提议,崔凯认为,应当提前做好遗址的保护性措施,前提是全面仔细勘探清楚,以防止因为勘探不仔细将遗址破坏的情况发生。给文物考古工作者留够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否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遗址将会有被蚕食掉的危险。应该让遗址独立地受到保护,不受到生产方面的影响和干扰。“把安西王府的具体位置勘定清楚,建一座遗址公园,不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这片区域来讲,就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周边的城市环境来说也是一个提升。”崔凯直言,安西王府遗址公园的建立,将使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历史完整的西安。
外地做法 宁夏投资保护另一处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在网络键入“安西王府遗址”关键字,显示的搜索结果是: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15公里的开城乡境内,安西王府面积2.86平方公里,安西王府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安西王府,为什么会有两处遗址呢?史料记载,安西王府作为安西王统辖西北、西南大片区域的官邸所在地,分为冬宫和夏宫,也就是京兆的安西王府和固原的安西王府——冬宫傍水,夏宫依山;冬宫位于西安,夏宫位于宁夏。
与西安的安西王府遗址保护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在2001年,宁夏的安西王府遗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范围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约500米至1000米。此外,作为丝绸之路宁夏段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点之一,宁夏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已得到政府投资保护。相关报道显示,2009年10月,作为丝绸之路宁夏段的4个申报点之一,有关部门将安西王府周边围栏保护,并修建了道路,聘请了文物保护员日夜守护。
那么,西安建设安西王府遗址在文物勘探方面还存在哪些技术问题,在具体规划方面还有哪些政策层面的规定,当地政府部门是否有意愿促成遗址公园的落成,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韬文/图
斡尔垛遗址保护碑背面文字 “斡尔垛”即蒙语“宫殿”、“郭城”或“行宫”之意,它是元代安西王宫的遗址,位于今灞桥十里铺街道办秦孟街北。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九年(1272年)封其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遂将长安城旧名“京兆府”改称“安西路”,以此作为控制西北和西南的军事重镇。当时安西路城难以容纳安西王所部众多士卒,故于至元十年(1273)动工营建安西王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安西王宫的华丽壮美大加赞赏。随着元朝的推翻,安西王府也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
根据实地勘测,安西王府东西两城基603米,南城基542米,北城基534米,周长2282米。宫城形成以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城的四角向外突出,呈半圆形,可能原建有角楼。城的北面无门,东、西、南各有一门,各门也只有一个门道。东、西门的门道各均宽5米,南门门道则宽达12米,是进出王宫的主要门道。现地面仅存王宫正殿残基,东西23米,南北长80米,高圆原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