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正月初九),作家红柯因病去世。彼时,作为乡党的冯积岐也因病住院。2月26日上午,红柯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时,冯积岐仍未出院。
在红柯去世一周年前夕,记者采访冯积岐时,他依然为没去送别、也没见上这位乡党和朋友最后一面而耿耿于怀。
二十多年前就看好红柯
“红柯家在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关,距离我家七里路,我们是正儿八经的乡党,是师生也是朋友。”红柯是1995年从新疆回宝鸡文理学院任教的。冯积岐回忆道:那时自己在《延河》当编辑,任小说组组长。红柯那时期的短篇小说比较难懂,比较晦涩,一些编辑说看不懂。但我认为红柯了不得,遂极力推荐他的作品,曾先后编发了红柯的三篇小说。有一篇还给写了短评,推荐给《小说选刊》。
1997年,红柯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美丽奴羊》(1997年获全国十佳小说奖,并入选中国当代文学排行榜)。冯积岐专门买了杂志,自费复印,每人一份,与《延河》编辑部同仁分享,大家通过作品也都认可了红柯其人和作品。
“从新疆刚回来的那段时间里,不是他来我家,就是我去他家。”冯积岐说。红柯到他家,冯积岐的爱人会以传统的岐山臊子面相待;冯积岐去宝鸡,红柯则以地道的新疆奶茶招待。
两人都喜欢读书,且大量阅读过西方小说,颇有共同语言,所以相处一直很好。在红柯去世前不久,两人曾在一次会议上相遇。当时冯积岐还因为红柯的血脂高特意叮咛他保重身体。红柯回答,自己坚持洗冷水澡,没事。没曾想,仅仅两个月后,红柯就因突发疾病而去世。
一个精力旺盛和正值创作黄金时代的优秀人才就那样走了。冯积岐哀叹:“红柯的去世是陕西文坛的重大损失,像红柯这样具有才气、勤奋,对文学真诚且对创作始终激情饱满的人,省内不多。”
诗人气质的小说家
在红柯众多作品中,冯积岐对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及其主人公马仲英印象最为深刻。“红柯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受新疆文化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与坚守传统的关中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写作的陕西作家还是有区别的。”在冯积岐看来:红柯有悟性,是一个对文学很真诚,很有才华的作家。他读书涉猎广泛,文学修养基础比较好,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充满着诗性,作品中意向性语言很多。
红柯曾几次与“茅奖”擦肩而过。在他去世后,就有人说他是“为茅奖、为名利累死挣死”的话。对此,冯积岐直言不妥。他认为:凡中国作家,对于作为最高奖项的茅奖,当然都想获得。红柯是一个对文学很真诚的人,他想争取茅奖,不是非常正常的吗?
冯积岐认为,红柯在短篇小说领域内开创了一种诗性写作。在目前陕西的70、80后作家中,没有人能达到。《美丽奴羊》中,红柯对文字拿捏程度高,有豪放的美,有开放自由的现代主义精神。作品对时间、空间把握都是现代主义的,而非传统方式的。“红柯有与陕西其他作家不一样的气质,他的浪漫主义情结,对人生充满着憧憬,这是陕西作家所缺失的。”
陕西青年作家应该学习红柯扎实的文学修养。红柯的文学基础非常好,他曾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作品。目前,陕西的青年作家对文学本体论的认识较差,缺少艺术修养,他们往往拿到手就写。有些人对文学艺术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追求。
红柯的吃苦精神也值得年轻作家学习。他的写作大多数是在教书之余。“我期望陕西70、80后作家,舍弃急功近利的想法,能写出几篇像红柯《美丽奴羊》一样的优秀作品来。”冯积岐说。
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晓文
冯积岐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天津文学》《小说界》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二百五十多部(篇),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杂志选载,多次入选各种优秀年选。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逃离》《村子》《遍地温柔》等十二部,并出版八卷本长篇小说文集,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创作组组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