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2日
亲情录
父亲
父亲
  父亲是个很木讷的老农民。
  母亲说父亲“憨”,父亲总是瞥她一眼,母亲再说,他就回应道“那你咋看上了?”我们笑,母亲也笑。
  憨憨的父亲一直是村小队的队长。农村人的事小,但事稠。那些年东家锄地伤了西家的苗,西家盖房占了东家的庄基,李家娃又偷了王家地里的黄瓜,张家媳妇不孝顺公婆,李家弟兄闹分家……真正叫个鸡毛蒜皮。每每有事,就连拉带扯地吵到我家门口,父亲只陪着笑脸,也没见他说多少话,那些人就都灰溜溜地回家了,也不再闹腾。村东头有家姓王的,老两口总和小两口吵闹,动不动半夜就来敲门喊父亲去说事,父亲总笑嘻嘻慢腾腾地穿衣跟他们跑一趟,回来依旧笑着,只是那笑里多了些内容。一次我好奇地问父亲:“你咋处理的?”父亲回答:“家务事能咋处理?人都说家事无理,哪里有错有对?去了听听就行,老汉说儿子不好你就说不好,老太太诉苦你就跟着说她可怜,其实你听完了事也就完了,能咋处理!”我听了也想笑,这明明是个不作为的队长么。可村里有了矛盾,依旧来叫他说事。母亲说他是个“糊涂队长”。父亲就这样“糊涂”地当了三十多年的小队队长。
  父亲说话有点小结巴,母亲总拿他打趣:“就你这结巴法儿,咋给人说事哩?”父亲就故意结巴起来回答:“那——那——那你就——就不知道了,不——不——不结他们还——还不让——让说。”我们捧腹大笑。村里有个调皮的小伙子给村里人说:“队长叔爱耍怪,有啥粘牙的事他就开始结巴了,开会传达精神的时候咋一点都不结哩。”村里人都愣了,回想一下真的是这样,从此,父亲落了个“装结巴”的名头。
  母亲总嫌父亲在家里不操心,是个甩手掌柜。可村里过大小的事他都是总管,张家娃满月,李家儿子娶媳妇,王家老人过寿,程家老人下葬,从收礼到出席他总安排得纹丝不乱。村里几个妇女对母亲总是羡慕不已,说母亲守着这么个心细的男人,肯定啥心都不用操了。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答话,只是笑笑。回来把父亲好一顿数落,父亲得意地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么!”这话父亲说得一点也不结巴。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历经磨难的一代人,受过灾挨过饿,扛过穷吃过苦,父亲一样没落下。话说老来的福才算福,如今我和弟弟也都算成家立业了,想让他把地承包出去,住到城里清闲一下,他也该享享福了。谁知他又被推选为我们村的村支书,全家人一致反对,却没有扭过组织的力量。六十六岁的人了整天领着一拨年轻人跑前跑后,我和弟弟都生气,问他:“您图啥呢?”他只笑不答。时代进步科技不断发展,农村也不例外,如今村党支部向上汇报工作,向下传达精神都用上微信了,他一直用着老年机。怕我们阻挡他工作,他自己悄悄换了智能手机,一有空就向孙子外孙请教如何下载东西,咋用微信传照片,娃嫌麻烦不给他教,他会用红包哄娃。一次女儿委屈地告状:“妈,你管管你爸,他非要我教他咋用美篇写文章。”我们听着心里酸酸的。他还自我解嘲说:“活到老,学到老。”
  农村的事依旧多而杂,由一个小组管到一个村,父亲这“官帽”暂时是摘不下来了。那天心脏不舒服,我们强制他住院,他打着点滴用电话指挥村上的工作,母亲依旧打趣说父亲:“个子不大官瘾蛮大。”父亲依旧笑说:“不干啥事了就只能等死了。”我们无言以对。
  父亲依旧闲不住,家里的地也没有承包给别人,我们一说不让种地,他就说“又不让你们种”。书记当得也很认真,再小的事情都亲自监督过目,年轻人都爱他,他们说:“有书记叔坐镇,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