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耕读记
随身带一本书
○ 孙邦珍
  每次出门,除了必备的钱包、钥匙、身份证、驾驶证外,总会顺手塞一本书到包里,这个习惯养成,大概也有十几年之久了。等人、等车、叫号;坐客车、火车、飞机旅程中的空当;临睡之前,一些随机的或长或短的小时间段,都可以拿出书来,阅读一会。
  《阿甘正传》里讲,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一种。尤其是在某一本书特别有吸引力,让人读之而后快,恨不得一鼓作气把它读完时,那些难得的闲暇时段就变成了对阅读的额外奖赏,读完一些段落和章节,进一步知晓作者在书中的谋篇布局,人物故事情节的脉络和走向,会禁不住自得:好过瘾!那感觉真像是吃下一块美味的巧克力。
  是的,读书真的有瘾,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嗜好。循着成长的足迹追忆,这一嗜好的养成,缘起于我六七岁时在老屋的顶棚上面惊奇地发现的十几本大书:《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封神演义》《杨家将》《薛丁山征西》《呼家将》……原来是当兵四年的父亲省吃俭用,一本一本积攒下的图书宝库,怕遭三个顽皮孩子损坏,一直偷偷藏在老屋顶棚上面。若不是父亲让我到顶棚上摆放地瓜,我不会轻易发现父亲这个保守多年的秘密。
  或许,不论春夏秋冬,疲于应对贫苦生活的父亲,也曾沉浸在满院子月光里,或对着一豆灯火,给三个孩子声情并茂讲故事的时候,这些藏在安全角落里的书籍,在父亲的心海里熠熠发光吧?有谁知道呢,父亲当兵走之前大字不识一箩筐,四年后返乡,除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成了一个行李中唯书籍最重的文学青年。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天天辛劳、裤腿上总是沾满泥巴的种田人。遥想风华正茂、青春洋溢、怀揣梦想的父亲,一本书一本书积攒下的人生理想,究竟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地随风湮灭、终至静寂无声,我不得而知。只是后来慢慢成熟起来的我,经历过生活和人性的暗黑插曲后,才深深懂得,一束束幽微的光,曾经照亮过父亲面对困苦生活时的迷茫与荒寂。
  父亲的这十几本大书,在那个生活贫困、物资匮乏的年代,对小小的我而言,不啻于一座文学的宝库,发现秘密的我,好像拥有了一把打开所罗门王国的钥匙,不识多少字的我,一边翻着《新华字典》,一边小心偷偷地一本一本啃起书来。一颗热爱阅读,喜欢探索世界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种在心田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
  后来,到镇中学上学,听闻哪个同学有书,就会想方设法地借来读。节省下少得可怜的零花钱去租书看,在这期间,能租借到的书不外乎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的爱情小说,汪国真的诗歌,三毛的游记散文等等。来者不拒、如饥似渴地读每一本书,成为我的生活常态。犹记得写作文时,挪移借用琼瑶爱情小说里人物和情感的描写方法,作文常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两个班里朗读,常令我暗自欣喜。
  一条用各类书籍铺就的阅读道路,越来越宽泛、深远。参加工作后,常常买一本好书送给自己,当作过年过节的礼物。积少成多,多年的累积,书籍成为我数量最多、分量最重的人生行囊。我也一直觉得,我在用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继承和发扬着遗传自父亲的一些血脉的烙印,比如对正直善良的秉持,比如对书籍的喜爱,比如对文化人的推崇……我在实现着他未曾实现的梦想。
  几次搬家,总是先把我珍爱的书籍用纸箱打好包。在心里无数次向往和设计规划属于自己的“梦想书房”——一个充满阳光的房间,满满的四面墙壁的书,选用实木书柜、书架、书桌;设有可坐、可卧、可倚的舒适用具;要有书香、墨香、茶香、花香、果香萦绕其间;要有一套音质极好的音响,再配备一样乐器,日常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还要养三两只能陪伴我徜徉书海的趣萌猫咪……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介凡夫俗子,半生在为衣食住行打拼,忙忙碌碌,汲汲营营,却无奈一直把自己的“梦想书房”搁浅在生活的沙滩上。无数次在黑夜里,面对波折不堪的现实生活黯然神伤。却不得不在天亮之后,借用罗曼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来给自己加油打气。多年来也谨记哲学家巴罗的话:“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是的,只要有书相伴,我就会源源不竭地汲取到向上向前走的力量。
  书籍对一个人的陪伴和渗透是潜移默化的,作家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中写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无法也不敢轻易给人生下一个什么定论,只是感叹人生来就注定要面对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命题,时常要向自己和周边的世界发问:我是谁?个体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爱是什么?谁会是这一世对的那一个人?要怎样去度过看似漫长却又短暂的一辈子?这些可能要用一生去寻求答案的问题,会不定时侵袭我的身心。
  读书架起了去往各个年代、各个国家、各种灵魂、各种智慧的通道,不停地阅读成为我精神、思想世界的无数条拐棍,扶持着、指引着我,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做一个心中有爱,眼有星辰大海的人。并且心怀梦想,相信未来可期。《肖申克的救赎》里讲: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梦想和希望,散发着灯塔一般的光芒,照彻幽暗和迷茫,指明路途和方向。且随身带一本书,余生钟情于书的安暖陪伴,笃定从容地迎来每一个黎明送走每一个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