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3日
记住乡愁,传承农耕文明———我们永远在路上
洛南县温学辉农耕器具民俗实物展让咱大开眼界
洛南县温学辉农耕器具民俗实物展让咱大开眼界
  洛南县农耕器具民俗实物展展演现场
  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杨开让) 2月12日(正月初八),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仓圣社区东新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300多人的演出队伍载歌载舞,实景演绎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
  组织这场展演的温学辉,是农耕器具收藏家,也是洛南县人大代表、保安镇鱼龙村非遗传承讲习所创办人。
  活动吸引了四邻八乡的父老乡亲,大家共同观赏民俗秧歌舞表演,模拟春种秋收、集市贸易、民风民俗、节庆祭祀等各类生活场景。
  月光下,根雕木牛牵头、真牛紧随其后一声长哞,极为真实的农耕画面出现了:碡碌、连枷、钉耙、石磨、背笼、织布机、纺车、老车床、独轮车、蒸笼、风车、大杆秤,弹棉花、戗菜刀、采漆,活灵活现的画面让人叹为观止;褡裢、木勺、镰刀、锄头、镢头、扁担,群众演员的实景演出迎来阵阵掌声;种豆、除草、收获、加工,石匠、木匠、货郎,更加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劳动人民辛苦耕种的艰辛。
  这些近乎失传的民俗表演,为父老乡亲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同样也吸引了民俗专家、文化学者以及各类媒体的前来助阵。
  据了解,2009年以来,温学辉看着凝结着祖辈心血与智慧的生产生活器具一个个渐渐消失,这让他内心充满遗憾。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农耕器具、民俗实物及民间工艺品的收藏工作。一个破圆笼、一盏旧油灯、一台残缺不全的石磨,不论大小、远路近道,他都会不遗余力收回来。多年来,他个人出资近20万元,收藏400多件,其中2013年收藏的民国时期土法榨油机成了最具价值的老物件。
  作为一名生活在农村的人大代表,温学辉在思考一个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大量农耕器具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怎样才能留住那一抹乡愁,让下一代了解祖辈生活,充分感受今天的幸福,如何让老物件“活”起来、动起来,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