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下午五点了。这个秋天的五点,这个老下雨的秋天的五点,天黑得忒早。我到朱雀门取了车,没有目的地就开始了寻找,许多年前南朝的鲍照也是这样的,他曾说,“秋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出北门干什么,我不知,他也不知。脑海中前两天有人还说唐帝王陵还有个李渊父亲的陵墓。我却一直不知道,虽然去陵前镇多次,都知道李渊他爷爷的墓地,却从来没有想过李渊父亲会不会也建了陵墓。
网上查了一下确实有这个陵,号兴宁陵,李渊的父亲李昞的墓地。李昞是北周建德元年(572)薨,葬咸阳。唐武德元年(618)追尊为世祖元皇帝,起兴宁陵。看来是李渊干的,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好了,信息找到了,就不多说了。
李昞是北周大将。关于关中的唐陵考察这个也就是完结版了,本来以为跑到李旦那里是结束,却原来又画了一个圈,如果没记错从2009年开始考察,我是从李渊的献陵开始的,现在需要完成最后一个,却是李渊爸爸的。看来我这个滥竽充数的好古者是不思考问题的。
在网上导航却找不到这个李昞墓,却有一个李芮墓。在北客站接了钟山先生后,一起就依照导航,导航导的是正阳乡后排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真不知道,神州大地叫什么名字的都有,这也是一个传奇,有“后排”是不是就有“前排”,也不一定,不管这个,还是先导到那里再说。
从城北出发,走的是新桥,过渭河就是发电厂,却向西了,天已经黑下了。大约又两个拐弯后,走到旁边有村庄的地方,看看导航右手应该就是后排村了,于是在地图上找李芮墓,导航却报还有十几公里,我就有些流汗了,黑马咕咚的大老远跑到这里,却是还要跑十几公里,算了,还是问问人吧。
这想着,从前面来了一个骑电动摩托的人,刚好从左侧向车的前面过来,看不清,用手示意,然后说,“师傅,李昞墓咋走呢?”
师傅从车头前拐到车的右侧,停下来。
“天都黑了,去那个地方干什么?”
同行的钟山说,“你不知道,在这里转了半天了导航也没找见,天却黑了,本来是来转一转,却不成想到这个时候了。”
“哦,这样,李昞墓,从这里进村上原坡三分钟就到了。”那人手指着车右边村子里的那条路说。于是掉头向北边走,向村子里走,上一个大坡,有一个限高架,却看见那个刚才指路的骑电摩托的小伙子在旁边。停下车,一脸惊异。
小伙子说,“还是我带路吧,好走不好说。”“太感激了。”
于是在小伙子的带领下,又向西走一点再上了一个大坡,一拐,就看见一个石碑,天色虽然不好,可是在玉米地里,我终于可以找到这个了,差点遗忘的唐陵。
其实什么也看不见了,看不见又如何,只要我来了,站在这里,就行了,因为我在感受这个一千四百年前的历史如何从这里兴起的。
我对着陵墓的方向鞠躬: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这是历史,是这个唐公将一个民族带到了最强大的地方,虽然他只是个方向,他没有营造那个过程,可是,他是唐公,唐旗帜的建造者。李昞的大哥李延伯在北齐那边当官,二哥李真早就战死,所以李昞继承了父亲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557年北周建立,此时李昞改封为唐国公,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柱国大将军,举家迁居长安,这就是唐的出处,旗帜的出处。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阳。也就是说,北周建立15年后,去世的,是战死还是病死不好说。李渊在建国初年又修了这个地方,并追封了他老爷子。据志载: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阳。时年仅7岁的李渊袭唐国公爵位。北周禅位隋(公元581年)时,李渊15岁,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外甥,备受宠爱。武德元年(618)追李昞为世祖元皇帝,陵称兴宁陵。
就不说陵前的石雕了,有人说你这么晚去,看不到石雕是一种遗憾,因为,陵墓上的石雕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东西。我想说其实不然,你应该感受的事,那个历史,那个阶段,那个氛围,那个李昞所处的北周,那个玉米地,那个小雨,那个红旗乡,那个后排村,及那个我们遇到的小伙,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缘分。
小伙子是隔壁袁家村的,因为拆迁,现在就在这个村他姑姑家住,所以对这里的路熟悉,这时看见他车头上挂的馍馍,小伙子说遇见你们时是刚去买馍回家做晚饭的,我们有些抱歉。我记住了这个领路人,他叫王建,今年32岁了,看着就是一个非常厚实的人。像唐朝人一样厚实,或许他们就是祖祖辈辈在这里守陵的那些人。从2009年一路走来,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在帮我,这个真是上天的恩赐。
站在这个高地上,这个原上,小雨已经不下了,我看见远远的电厂的烟囱。
兴宁陵是在原边,周围的地理我还是清楚的,这里没来过,但电厂少说也去过不下二十次。这里的原,上下阶之际原来是改造古成国渠而成的渭高干渠流过。上一阶的南侧建有西汉诸陵及陪葬墓,下一阶也分布有许多西汉陪葬墓。从这里看长安城是一览无余,怪不得李渊要将老爷子葬在这里,好看着他的长安,一起高兴。反过来,李渊从大兴城大明宫向北望,兴宁陵和西汉诸陵可一览全景。甚至天气晴朗时,过了泾河,视域可达云阳地区的北仲山、嵯峨山,视野极广阔。
小伙子还说了关于天禄,关于石狮子,关于陵墓旁边的顺陵,还有汉高祖的长陵,当然还有一个汉高祖漂亮女人戚夫人的墓。我突然明白了,其实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而子是不会欺父的,一千多年的真相就是,572年李昞下葬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的野心已经在打天下的路上了。而不是像我暮色中,出北门却不知干些什么。
查来的兴宁陵还有这些东西:不大的陵墓坐北朝南,南边司马道,两侧地面应有石刻八件(石狮一对、石马两对、天禄一对),据说在石马与石狮之间还有石人一对,但已经埋入地下约一米。封土跟石刻有一定距离,且规模较小。
兴宁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之前的陵墓(其实加上李虎永康陵,让帝惠陵关中唐陵共二十一座),因为是李渊建的,唐天下才开始,所以陵前的石刻群应该是引领了唐代诸陵石刻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