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考试命题如此任性是谁给的权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期末考卷上出现了多道与课程内容无关、令考生备受侮辱的试题,如“你与异性有过性交往吗?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你将来想要小孩子吗?你想断子绝孙吗?你要不要借一个好的种?”等等。据了解,出题人是学院院长郑某。学生称受到了侮辱,网友们也十分气愤:目前北海市教育局已对此展开调查。
半月谈微评:考试原本是一件严肃而专业的事情,但却出现如此多试图窥探学生隐私、侮辱学生、挟带私欲的试题,尤其是还出现在影响学生三观养成的思政课考试中,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奇葩试题的背后,不仅暴露出出题人灵魂的粗鄙和无知,更是对校内教育管理机制的严厉拷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这样的院长,显然无法担此重任。试题之“重口味”,涉嫌借公权力公开对学生进行性骚扰。期待相关部门认真对待这一事情,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答复!
对语文阅读“标准答案思维”不能只有吐槽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湖南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在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原来,在刚结束的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有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摘选自王亚的散文《清明》,有学生考后通过微博直接联系上了王亚并请她作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王亚也仅能拿6分。王亚直言这很正常,写文章和做题不一样。
《北京青年报》评:我国社会对于标准答案的吐槽,已经至少有30年了,这么多年过去,标准答案却一再被强化。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命题思路问题,而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是按单一分数标准评价、录取学生的必然结果。
单一分数评价与标准化命题,是一体的。从本质上看,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关注的并不是科学、全面评价一名学生,而只是用一把尺子把学生的高矮量出来,用于学校录取。沿着这一思路,标准答案也是一把尺子,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让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综合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就必然会引进人的主观因素,但是,我国社会对有人为因素参与的评价都不放心,于是,反对进行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求继续使用考试分数作为单一标准进行评价。这就是我国当前令人纠结、焦虑的基础教育生态:大家都深知单一分数评价存在的严重问题,都对单一分数评价吐槽、抱怨,然而,却又不愿改变现状。
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把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帽子论,列为我国教育评价存在的顽障固疾。这是对教育评价问题的准确判断。要治理教育评价的顽障固疾,就必须走出“吐槽模式”,认真对待改革。
在我国教育领域,必须坚定推进两个基本改革,一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以此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既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建立起用好自主权的学校治理结构;二是教招考分离改革,以此实现学校自主办学,考试社会评价,上一级学校自主招生,由此打破唯分数论和唯升学率论,这才能让学校办学扭转应试倾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