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点评话剧《柳青》:此剧选取主人公柳青在神禾塬上皇甫村大半生的人生经历,表现其在农村工作、生活、写作的方方面面———历史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人生境遇的酸甜苦辣。对于农村生活,柳青不仅身入、心入、魂入,而且有独到的感悟和觉悟。此剧塑造了一个真正关心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文艺家的形象。富有现实生活的厚度与人性思考的深度,整体有乡土特色和中国风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点评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该剧以陕西泾阳女商人、安吴堡女主人周莹为原型,将这位曾经因帮助过西狩的慈禧而被封“护国夫人”的主人公,置于清末庚子国难的时代背景下,其中对女主人公商英与慈禧交锋、解救近代关中大儒刘古愚的义举的描写尤为独到。女主人公在新旧思想更迭之时,面对传统文化承传危机挺身而出,为接续“关学”做出了特殊贡献,角度新颖,也引发人们对商人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文化艺术报讯 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创作活跃,各地艺术院团、演出机构创演了不少优秀剧目,不断为祖国的演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邀请多位专家、创作者、剧评人对2018年戏剧作品进行盘点,评选出10部优秀代表作,推出题为《致敬文化舞台演出》的专题报道。来自陕西的话剧《柳青》和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位列其中。
10部入选作品分别为:
《永不消逝的电波》(韩真、周莉娅导演,罗怀臻编剧,上海歌舞剧团出品);
《柳青》(傅勇凡导演,唐栋编剧,西安话剧院出品);
《敦煌女儿》(张曼君导演,杨林编剧,上海沪剧院出品);
《醒·狮》(钱鑫、王思思编导,罗丽编剧,广州歌舞剧院出品);
《特赦》(李伯男导演,徐瑛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
《太行娘亲》(王青导演,李莉、张裕编剧,山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出品);
《最后一头战象》(何念编剧并导演,上海木偶剧团出品,改编自沈石溪同名小说);
《海河人家》(钟海导演,黄维若编剧,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出品);
《武训先生》(韩剑英导演,罗怀臻编剧,上海淮剧团出品);
《关中晓月》(何红星导演,郑怀兴编剧,陕西周至秦腔剧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