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9日
拓墨千年
拓墨千年
  独寻碑林怀此念已久。有一句诗这样写道:“唯有寂寞才自由。”有些事情注定只适合独自去做。我深喜这寂寞,能让思绪畅游于天地间,隔着时间与空间自由地与先贤宗师们对话。那些旁人眼中冰冷肃穆的清寂,却是我眼中阔绿嫣红的惊艳。
  披一缕晨光,在一日之中最清净的时刻踏入碑林。我不是游人,我是你虔诚的访客,寻一脉留传千年的墨香而来。
  偌大的展厅只有我一人巡回往复其间,就如置身于百花谷一样,只觉群芳竞艳美不胜收。但是虽有牡丹富贵,桃李娇艳,我却独爱兰蕙的清逸隽秀,看帖也是如此。我一心寻觅的是赵佶的《大观圣作之碑》。一进进的展厅看过,在第三室时,看了门前的介绍直觉应该是这里了,询问了工作人员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两个工作人员都是新来的员工,还没有完全熟悉碑林里的碑刻。我也只好众里寻他千百度了,虽然兜来转去没有等到让我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不忧也不急,我笃定地知道你就在这里,所以悠游地继续一进进院落的跨过,在拓片室内却意外看见了《关帝诗竹》的石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一直挂着这幅石碑的拓片,两杆修竹一直一弯交错掩映,竹叶巧妙地拼成一个个字,连读起来就是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竹叶淡,终久不飘零。”因为年少的缘故,把这种文人的游戏误以为是很神奇高深的技巧。曾经很狂热地临摹过无数次,临摹熟练后就开始自己琢磨怎么样拼写各种各样别的字。还曾经用这项技巧捉弄过人。如今家中那幅拓片早已不知所踪,就连当年捧着买回它的父亲也已经跨过奈何桥的彼岸,再看到《关帝诗竹》不禁感叹起时间的无情,徒留下一怀对父亲的追忆。
  原本惬意的心情也因此而怅怅再无心细细浏览。路过长廊的时候,看见一位做拓片的师傅,又询问了《大观圣作之碑》的具体位置。这是一位工作多年有经验的师傅,很清楚告诉我就在第三室的最东边。我的感觉果然没有错。
  重新折回第三室,看到那块高高耸立的石碑,才恍然醒悟为什么刚才会不经意错过。石碑目力所及的地方字迹模糊得厉害,而我坚信能一眼分辨出瘦金独特的气韵,就没有仔细浏览标牌。人世间的许多错过会不会就是太过于执着于感觉,而忽略了细节的缘故呢。仔细地看了又看,抬手轻轻地抚摸了下驮碑赑屃的头顶,算是告别。
  一路寻来,多像是我习练书法的路程啊。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临帖时走了许多年的弯路。小时候临帖全凭感觉,别人都说柳体适合女孩子习练,我却不喜,偏偏喜欢欧体的骨气劲峭。或许是我性格里随性闲散和欧体的严谨险劲不能兼容吧,练了许多年也毫无起色。后来也曾习练过颜体依然不得法门。直到前几年开始习练瘦金体才有了一些精进。有人说,“择帖如择偶,稍有不慎,则悔恨终生。”这话看似夸张,事实却的确如此。世间的很多事很多人最好的那个未必就适合你。
  瘦金体就是适合我的那种,瘦金的起笔简约利落,不用逆笔转角,它的藏锋提顿都痕迹清晰锋芒毕露。它的瘦不单单是笔画的瘦劲也是内收外放的腰身的纤袅。它的章法不死板,虽然也是楷书却有着行书的洒落飘逸。所以才有了它秀丽挺拔的天骨气遒美。记得才开始临帖瘦金体时常常会有些点画的结体走势暗合我平时用笔的习惯,每每遇到这样的情景总是忍不住会报以心意相通地嫣然一笑,仿佛久违的故友重逢一般的欣喜。这就是适合,不用刻意地去委曲求全,能让人神闲气定地起笔落墨,挥洒自己的心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它不需有红尘深处的缱绻,也不需要繁华三千的缠绵,但是它必定是你心灵的皈依,是你适合的归宿。长安,古老的长安,拓墨千年的长安,是我心中的那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