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9日
农高会助力陕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农高会助力陕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齐敏)第2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11月5日开幕,9日下午闭幕。
  农高会围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等内容,举办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现代农业发展研讨、特色现代农业展览展示等7大板块60多项活动。
  用科技推动乡村振兴
  本届农高会首次设立乡村振兴展区,并先后举办“圆园员愿乡村振兴杨凌论坛”、“鉴宝农高会”乡村振兴专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论坛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就如何践行“振兴理念”,如何优化体制环境,如何落实科教先行等话题献计乡村振兴。
  在省内各市(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展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体现了参展省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新作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已结出丰硕果实。商洛展团脱贫攻坚馆以“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集中展示商洛在“育产业、提质量、增效益、促脱贫”等方面助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亮点做法及取得成效。
  京东集团正在实施多重战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推进智慧物流和智慧农场,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了17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农资电商的合作涉农企业已达到250多家,已授权的京东农资服务中心达到120多家。在农资方面,京东集团联合农资厂商、优质经销商、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商,通过电商化的农资采购、便捷化的金融信贷、专业化的农技服务、品牌化的农产品营销综合服务,向传统农业输出“互联网+”现代农业与品牌农业解决方案。
  在农高会汉中综合展区,“花卉+草地+盆景”的生态家园别具风韵。展区设计人员向记者介绍,展区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结合汉中地区特色景观和农业元素,凸显乡村绿色、美丽的内涵。同时,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也分布在展会的各个角落。
  乡村振兴不仅停留于理论探讨,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省市(区)都在积极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和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活力新热点,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推广新品种,增加乡村生态产品供给。
  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11月5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来自陕西的11名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代表及专家学者,与现场200余名群众交流了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论坛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经验介绍和专家点评等形式,集中探讨乡村旅游在创新发展、旅游扶贫及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新实践、新模式和新思想。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典型与政府、企业以及广大父老乡亲进行面对面的分享,达到了分享乡村旅游经验、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科学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大力推进妇女手工、生态农业等发展
  11月5日,第二届“三秦巧娘”手工艺品暨巾帼现代农业脱贫成果展开幕式在杨凌农高会举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省妇联主席龚晓燕、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郝占延等相关领导,获得陕西省第二届十大“三秦巧娘”、来自全省12个市区的妇联干部、妇女手工艺人和现代农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女能手,以及来自江苏、甘肃漳县和西和县等地的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在妇女手工艺品展示台,万余件千余种刺绣、剪纸、编织、布艺、手织布及综合等六大类作品精巧布局,场面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据悉,共有43家妇女手工艺品合作社参展。其中包括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凤翔泥塑、咸阳刺绣、宜君剪纸等。同时,增加了巾帼现代农业脱贫成果展示。
  近年来,陕西省妇联大力推进妇女手工、绿色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实施了“三秦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帮助广大城乡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目前,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地域特色鲜明的十多类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全省有妇女手工合作组织700多个,辐射带动40万妇女从业,年增收16亿元以上。同时,大力扶持巾帼现代农业,采用“合作社+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等模式,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帮助更多贫困妇女走向产业发展之路、创业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