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6日
视点
要正文风 应先练足“内功”
要正文风 应先练足“内功”
  在中央纪委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里,改文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干部的文风,就是干部的德才学识、思想修为、工作能力等“内功”在文字材料中的体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成效的大小、成果亮点的多少,都可以通过干部撰写一定的文字材料来反映。
  时下,述职报告“撞脸”、表态发言抄袭等文风乱象频发,根子就在干部的“内功”不足。一些干部平时学习心浮气躁、蜻蜓点水,作文时腹中空空,只能照抄照搬、东拼西凑,以致假话废话连篇。一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从材料中、网络上套观点,遇到问题,不到实践中探知事实真相、寻找解决办法,自然写不出反映民声、有真知灼见的好文。一些地方考评工作以资料论成绩,单位和干部为迎检过关便挖空心思编造各种文稿,监督部门对此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假长空”文风的蔓延。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习近平同志写《之江新语》,四年多如一日坚持边读书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每篇文章都力求以最简短的篇幅、最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观点。毛泽东同志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湘潭、湘乡等五县农民运动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对模棱两可的问题一一摸透弄准。列宁同志写《国家与革命》,仅收集的资料就有两大箩筐之多,重量达100多公斤。他们之所以能写出经典之作,就在于他们勤于学习钻研,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事物本质、总结内在规律,从而练就了扎实的“内功”,写出的文章“字字句句从心起,点点滴滴尽是情”。
  克服不良文风,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需要干部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常到田间地头调查实践,多和群众唠家常,汲取源头活水;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考评工作时,不“唯材料论英雄”,多去一线看实绩。同时,需要监察机关明察秋毫,及时发现、纠正文风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大家齐心协力练“内功”,就能让写短文、讲实话、立新意蔚然成风。作者: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