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1日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男性形象?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男性形象?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形容“娘炮”的顺口溜,也将“娘炮”之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新华社一篇《“娘炮”之风当休矣》,对于眼下娱乐圈的“娘炮”之风提出批评,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娘炮”,是指那些举止阴柔,妆容精致的男性。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娱乐节目中频现此类风格的男性。他们涂着厚粉、高光、遮瑕、口红和眼影,活脱脱男扮女装的经典形象。“脸上的粉厚到以为在墙壁上刮腻子,娇贵的他们喝水都怕把口红弄花。”网友如此辛辣的讽刺虽然稍显刻薄,但也非常贴切。男性注重个人形象,这原本无可厚非,只是阴柔过度,以柔媚代替阳刚,把矫情视作时尚,这似乎有悖于大众对于传统男性形象的认知。加上这种风气在电视传媒一味迎合市场,讨好粉丝这样商业逻辑的推波助澜之下,似乎渐成风气,“娘炮”之风引人忧虑,也发人深省:这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男性风格和男性形象吗?
  事实上,关于“娘炮”之辨,其本质在于,当下我们应当构建怎样的“男性模板”。在文学塑造的男性模板中,从来不乏英雄气概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的壮怀激烈,也能看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刚强雄放,还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这些男性形象树立起了我们对于“男人”这一性别根深蒂固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也足以激荡起现代男性青年的血性。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在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涂脂抹粉阴柔矫饰的“娘炮”们,不会消解或者解构阳刚之气的男性形象,妖艳肤浅的装扮支撑不起大国崛起的雄心。
  想到两首诗,对于我们讨论男性形象这一话题,似有借鉴作用。一首是这样写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另一首则是这样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孰高孰低,判若云泥。一言以蔽之,民族复兴,社会发展,无论在任何时候,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