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4日
《绿皮火车》:戏曲与音乐剧的融合创新
《绿皮火车》:戏曲与音乐剧的融合创新
    第一次看皖北泗州戏,乍听甚是熟悉。剧目每个转场都以花鼓的旋律来转换场景,而人物道白又是浓浓的中原官话,仿佛豫剧和山东梆子的味道在其中。而不时出现的山歌小调又极有黄梅戏的韵味。
  从选题上来说,《绿皮火车》这部剧极其亲民,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很浓郁。而故事情节也极其简单。简单的角色划分,简单的故事背景,简单的人物关系。绿皮火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高铁飞速发展的当下,绿皮火车逐渐退出市场,但它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低廉的票价,较多的停靠小站。该剧的故事就以一列春节返乡的绿皮车展开。
  绿皮车是农民工的专列,各民族的农民工带着浓郁的年味,忘记一年的辛劳,满怀喜悦地向家乡奔去。有能说会道的月嫂,有憨厚朴实的建筑工、装修工,也有热情的剪纸婆婆,仗义的蒙古族胖哥。在列车员经典的叫卖声中,一副鲜活的硬座车厢的市井风情展现无遗。观剧中,不觉让人想到陕西现在仅有的几列绿皮车。一列被称为“陕北公交车”,7007与7008次列车贯穿陕北从北到南所有沿线县城与乡镇,拉近了边远市县与省城西安的距离。一列行走在宝成铁路的宝鸡到广元的6063与6064次,多次被评为明星列车,为深居秦岭深处的群众与学生带来极大便利。还有一列往返于安康—达州的6065和6066次列车,每天穿行在大巴山里,坚守着巴山精神。该剧中人物的每个动作和每句话在现实中都能见到。艺术来源于现实最能带动人,也更能打动人。
  绿皮车上人们都开开心心,聊天谈地,唯独畲族女孩小惠闷闷不乐。经过众人的热心询问,知道她因为追梦跑到城里,并邂逅了美术高材生孟歌的故事。但由于孟歌母亲的世俗观念,小惠无奈选择返乡,大家满怀善意的穷根究底,为小惠打开了心窗。而孟歌也终于冲破世俗,在除夕夜来到小惠的故乡小梅村。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家长对子女婚姻的顾虑,民族团结的宣传,都有涉及,传递的是真善美与民族情。而在舞美设计上也以现代化灯光配合传统造型,时尚元素凸显但又不失民族风情,更能调动年轻群体的观剧热情。该剧名称是泗州戏音乐剧,所以歌舞元素较多,让戏曲本身的韵味减少了许多。这种创新虽然是对戏曲传承的大胆尝试,但对于戏曲本身的改良值得我们思考。作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