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7日
白鹿原上的“搏斗”注定没有赢家
白鹿原上的“搏斗”注定没有赢家
  这几年,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白鹿原地区成了文化资本追逐的对象,仅仅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就分布了至少6家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分别是白鹿仓景区、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村、簸箕掌民俗村、白鹿古镇。
  这些项目大都是以古建筑为特征,景区文化元素基本雷同——主营业务都是陕西小吃。由于各景区的白热化竞争以及客源抢夺,经营惨淡。
   扎堆上马 同质化竞争是恶果
  占地约600亩、总投资2亿元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集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及乡村精品休闲度假为一体,是这里第一个旅游景点,但也成了最先衰败的一个。2016年5月1日,这个省、市、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开业当天接待游客12万人次。
  时隔两年后,巷道里几乎空无一人,大量商铺关门。能停放近百辆车的停车场只有寥寥几辆车。
  为何短短两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发生如此大变化?扎堆上马、同质化竞争是恶果。
  大家认为,民俗村内以小吃为卖点,除了餐饮,再没啥特色。多位商铺业主表示,景区刚开业时因为距离西安近,加之周边没有类似的旅游项目,每天客流量非常大,随着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等其他类似景区相继开业,这里的生意一落千丈。
  陕西金融人士表示,《白鹿原》是一个好品牌,但是品牌再好也经不起乱消费、过度消费。
  无序开发 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为了争抢“白鹿原”IP,同属西安市的灞桥区和蓝田县,分别成立了白鹿原管委会。虽然两地比邻而居,共用一个名号,却完全不是一码事,“各做各的”。
  投资繁荣的背后,以名村古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发开始暴露同质化竞争、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西安很多民俗村和旅游景点迎合了城市市民,希望寻找乡愁、感悟传统文化的愿望。但往往没有认真调研定位就快速上马,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本应做好特色小镇,结果成了民俗餐饮街,缺乏生命力。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方海韵表示,乡村旅游要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各主管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旅游观念,建立乡村旅游大环境。
  “未来的乡村旅游应该是结合文化来打造挖掘当地富有特色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仿制古风。”方海韵表示,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认真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对开发地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规划论证,避免无序开发、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同时,还要加强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在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和乡村文化上做好文章,让游客在“吃住玩游购娱”之外有深度的综合体验,才能从物质向精神升华,使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据重庆晨报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