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河磨坊 赵凯华\摄 《梁家河》封面上印着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让我思考这些年扎根农村学校所收获的一些“大学问”。
我校教师绝大都出自农村家庭,从对农村的感情上来讲,我们有责任教好乡村的下一代。习近平在梁家河用心与群众交往,用生命在劳动,用意志去拼搏,努力改变山村的面貌,也启迪我们应热爱乡村,扎根乡村。长期以来,庙坝学校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老师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5.12地震后,原庙坝乡党委帮助学校争取了“感受式教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心理课程培训、前往农村名校交流,老师们有了信心和激情。特别是去年中考,我校附设初中班19人参加考试、18人达县天津中学录取分数线,这使得我们更加坚信乡村教育也是大有可为的。乡村教师是平凡的职业,但乡村教师不应成为平庸的人,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修养、素养。习近平到农村插队后“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如渴”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都应该将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起梁家河时曾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教师党员,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更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纠正“四风”,确保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支部7名党员有6名获得了“县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学校教学水平大幅提升,这都是全校广大党员教职工任劳任怨、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的结果。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坚持党建引领,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更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载体,积极在创建先进班级、先进教研组和服务群众等方面争先进、树形象、作表率。
当年,习近平带领知青和村民打井,建沼气池、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乡村教育工作,也应该努力满足群众所需。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进教育扶贫,党员带头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留守儿童,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发挥人格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着眼于学校资源共享,发挥“书香校园”、校园文体活动的“辐射”作用,助力文化扶贫。进一步丰富办学特色,围绕“全民阅读·书香汉源”,打造“书香校园”;利用学校有多名教师爱好书法的基础,加强与市县书法家协会联系,积极开展书法教学、交流等活动,打造“书法校园”,从而不断丰富办学特色。持续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校际交流协作,鼓励教师进修、参加赛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推荐、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与战斗力。
(本文作者系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庙坝小学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