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西安准教师到教师 少一个“店小二”
西安准教师到教师 少一个“店小二”
  7月18日,一位西安“准教师”在网上撰文,吐槽在教师资格证审核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苦楚。文章称,由于西安市只设定了一个资格认证点,导致排队等候人群过多。此外,公告并未确切说明各项资料的具体要求,使不少资格认定者跑了许多冤枉路。
  文章中的一段对话,让人深思。当排队者询问工作人员,“这么多人在这儿排队为什么不多开几个窗口”,一位工作人员如此回应:“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认定过来的。”那么,这么多年的按部就班,就一定是个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安排吗?这样的认定方式是否合理?能不能提高一下认定的效率呢?
  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直接体现了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尊重程度。而对教育工作者是否尊重,关乎着是否尊重教育的“大问题”。问题说起来简单,但又不简单。说简单,是因为这件事情简直没有再拿到台面上来讨论的必要,毕竟西安目前大力提倡的“店小二”精神已经妇孺皆知,似乎没有再来老生常谈的必要。而“店小二”精神的要义也明白晓畅:在思想上亲民爱民,为民排忧解难;在行动上积极服务,敢于担当。说不简单,是因为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如火如荼的时刻,城市的服务意识是这场人才争夺战的关键一环。尊重教育工作者,推而广之也是尊重人才的一种体现,“孔雀西北飞”之后,倘若因为城市服务跟不上而导致人才流失,到时候只能扼腕叹息却又只能徒呼奈何。因此,尊重教育工作者,尊重引进的人才,提升城市服务意识,这是一个在逻辑上不断递进发展的关系。
  记得不久前,西安市教育局在《问政时刻》栏目中,得到了市民21.89分的罕见低分。对比之下,我们对于教育的态度,西安教育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一言以蔽之,发展教育首先必须尊重教育;而尊重教育,应从尊重教育工作者开始。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