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许多人来说,延安是一种沉淀于心灵的集体记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上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的《回延安》。近些年来,走向延安的“红色之旅”更成为无数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几十年来,这块红色热土吸引着成千上万中国人虔诚的目光,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激情。
圣地延安,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提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延安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它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正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要注重发挥好红色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
延安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城市,每年都吸引千万人次参观学习。在巍巍宝塔山下,延河水畔,由陕旅集团打造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每天都在上演四至五场。在人们眼中,它是来延安必看的红色演艺,也是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色舞剧还原历史再现延安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除抗战军民的后顾之忧,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遗孤。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延安保育院为培育革命后代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
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就是根据这段真实历史改编而成。在打造这台演出初期,创作团队曾历时3个多月,采访了200余名仍健在的当年在保育院工作过的保育员和那些“孩子”们。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采访资料中,挖掘出最能反映那段历史、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编创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把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延安革命时期革命后代身上的故事浓缩在70分钟的舞台演出中。
呈现在舞台上的《延安保育院》生动再现一群党的干部、红军战士以及老百姓为养育革命后代所付出的母爱情怀及流血牺牲,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该演出融合了陕北民歌、秧歌、安塞腰鼓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了现代最先进的舞台理念和设备,创造出呼啸的战机、激烈的战争、浪漫的星空、垂悬的水瀑等身临其境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革命年代,既有历史的临场感又有现实的震撼感。
讲活延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学课 2011年,《延安保育院》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之作一经面世便好评如潮。正如许多文化大家的评论:《延安保育院》是一部小题材、大境界、小故事、大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是一曲延安精神的伟大颂歌。它以“鲜活、立体、生动”的艺术演绎,让躺着的历史站了起来,让沉寂的历史鲜活起来,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红色体验”。
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将革命历史搬上舞台,实现了从“静态展览”转向“活态传承”,它有别于传统的参观旧址和聆听讲解,“进入”历史情境中,亲眼目睹和切身感受历史的发生过程和人物的命运演变。人们在观赏中感悟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神内涵,感受其精神境界从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据了解,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行政学院、延安市委党校、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等组织已将《延安保育院》作为党员干部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育课。
近年来,来自北京、太原、重庆、西安等全国各地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党员通过观看《延安保育院》、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教育以及践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主题活动,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立体的舞台效果、艺术的表演手法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曾在延安接受教育培训的党员这样评价,《延安保育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和题材,反映了共产党人运筹帷幄、一心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密切联系群众、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的责任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奋勇向前的坚定信念以及胸怀全局、面向未来、始终不忘关怀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博爱情怀。
截至目前,《延安保育院》已累计演出2000余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元、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等领导以及毛泽东主席之女李讷、任弼时之女任远芳、胡乔木之女胡木英、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朱德嫡孙朱和平等百余名后代曾先后回到延安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凭借丰厚的历史底蕴、深刻的精神内涵、精湛的舞台艺术,《延安保育院》曾获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陕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先后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等组织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从2012年到2018年的六年时间里,陕旅集团作为陕西省国有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延安保育院》为始,又相继推出《延安保育院》《延安记忆》《文安驿·穿越道情》《黄河大合唱》《12·12》《二虎守长安》《红色娘子军》等红色旅游演艺,助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演艺新高地。
在未来,陕旅集团将始终坚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中国红色历史更加鲜活生动,让更多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文化艺术报通讯员 黑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