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9日
心手双畅理识玄奥
心手双畅理识玄奥
  文化人的精神乐园里有一朵绚丽的奇葩,那就是怀素的《自叙帖》。《自叙帖》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书法艺术来看,都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令无数草书爱好者为之倾倒、寻幽探奥。 

  《自叙帖》问世盛唐
  唐代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鼎盛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大发展,艺术的大繁荣。唐代“三绝”即:诗歌、剑舞、草书便应运而生。唐代风清气正,书法人才辈出,这个时期孕育了许多书法大家,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等。他们秉承晋二王遗风,不断形成各自多彩的书法形式,使唐楷至臻至善。到了盛唐,经济发达给人们增强了自信心,思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世风相对闳放,充满活力,就连唐太宗也十分重视书法,特别是草书,推出了《敕补草书要领》。由此可见,草书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此时的颜真卿、张旭、怀素又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他们的草书风格给书坛锦上添花,让书法的“工具性”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使书法的“艺术性”大放异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人们追求草书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形成书法新“时尚”。颜真卿的《祭侄帖》其行草艺术水平也盖过他的颜楷。孙过庭撰写的《书谱》也相继问世,这是一部书法理论,同时也是草书范本,是书法理论和草书艺术的有机统一体,对学习书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唐代的草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有“源头活水”。
  草书不仅仅是为了书写便捷,提高书写速度,更重要的是发挥书写者率真的天性,草书作品更多地浸入了感情元素。然而,有的人以为草书就是乱涂乱画,随心所欲,或潦草,或旁逸斜出,自创一体,那是大错特错。唐朝是“尚法”的,法度极为严谨。书法也不例外。楷书有楷法,草书有草法。纵观唐代草书,既尊重法度又极具创新当数怀素的《自叙帖》。《自叙帖》中“杜度崔瑗始以妙闻”、“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就是怀素尊重法度的具体表现。甚者,《自叙帖》的创新又遵从“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书法创作原理。淤《自叙帖》是继二王之后唐代草书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为宋代书法“尚意”美学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艺术导向。
 
  《自叙帖》创作其人
  怀素(公元725-785)字藏真,姓钱,僧名怀素。湖南永州人,移居长沙,幼年事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大家,代表作是《自叙帖》,他的草书以“狂草”著称,与另一位草书大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怀素是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者,按理来说他与酒肉是不能沾边的,他扎进了书法,把书法艺术视为生命,他嗜酒如命,唯酒使他发癫发狂,“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他食肉,食鱼,有《食鱼帖》为证。怀素年幼事佛,经禅理应是他的“主页”,可他一心扑到书法艺术上,没钱买纸和墨,为了练字,他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蕉叶代纸,面对满眼绿叶,他给住所取名“绿天庵”于雅号,“绿天庵”是大自然赋予他得天独厚的“艺术创作室”。宁静致远,他在修佛中书法,他在书法中参禅。禅宗“即心即佛”的理论阐明,人的本性是洁净的,具有佛性的,怀素把自己的注意力凝聚到能自由抒发个人情感的草书上,他的书法看上去格外空灵洒脱、超俗飘逸。李叔同的书法内涵或许是来自怀素;毛泽东的书法是独步怀素。
  芭蕉叶没了,怀素就在漆盘、漆板、墙壁、衣服……凡能写字之处他就写,简直就是一个写字狂,他写坏了很多笔,就把它们埋在一起,取名为“笔冢”。这种才情和黛玉“葬花”有得一比。
  怀素天资聪颖、又加之勤奋,天道酬勤,他的大作相继问世,《千字文》《藏真帖》《圣母帖》《七帖》《苦笋帖》《食鱼帖》等,但他仍然不满足现状,凭一瓶一钵,带着他的书法作品,西游上京,他见到历代书家的真迹,心胸豁然开朗。饱受古朴书风熏陶,使他更敬畏书法法度之凛然。他到了京城,遇见了很多唐代书法名人、士大夫。他十分谦虚,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希望他们点评,也和他们同台笔会,结果,颜真卿为他的书法作了“后序”;卢象、张正为他写诗作歌;韦公赞其笔力;张渭赏其才情;张礼部、卢员外、王邑、朱遥、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对怀素的书法和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历史上从未见一个人能得到如此多“大家”的夸耀。这个殊荣,怀素是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并且是用草书写下来的,至此,《自叙帖》——书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划破苍穹横空出世了。 

  《自叙帖》写的什么
  《自叙帖》全文共701字(含往、书、人三个重叠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交代自己是哪里人,为了书法去趟长安。第二部分从“颜刑部书家者流”至文章结尾。写怀素接触到当代书法名家、士大夫以及他们对怀素书写草书的神情、创作方法的赞誉。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初读《自叙帖》,就有一种和怀素面对面的亲切感,他豁达,气概通疏,对草书的执着取得了很大成就。他虚怀若谷,为了达到草书的高境界,他毅然决然地“西游上国”,拜访书法大家。从长沙到西安,远隔千山万水,披星戴月,风雨兼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胆略,靠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唐玄奘西天取经尚有一个团队,而怀素一人独往独来。有一个问题,颜真卿等士大夫就那样容易见到吗?或许怀素演绎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怀素的学识、人格魅力让他走进了书法“大观园”碑林。颜刑部为怀素安排了数场满堂满座的“笔会”。获得众位书法大家的喝彩和掌声。
  细读《自叙帖》,句句传递的是正能量。爬山涉水的求索路有艰辛,然而《自叙帖》里找不到“苦累”二字,仅以“错综”二字一笔带过,如此从容,如此淡定,犹如断臂维纳斯,把人们的思想、视线都集中到草书艺术上。那种冲断主题的繁文缛节,怀素是不会写进去的,既肤浅又庸俗,智者是不会让他的作品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的。
  品读《自叙帖》,掩卷沉思,它向人们叙说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创作体验,“与书俱老”的书法情怀。
  《自叙帖》是怀素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不朽之作,是狂草艺术中的极品。
 
  《自叙帖》的卓绝艺术
  打开《自叙帖》,就会给视觉一种很强的冲击力,满纸云烟、龙蛇竞走。怀素的草书极具灵性,它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生命律动。
  从单个字看,《自叙帖》中每个字是相对独立的,由于是中锋用笔,所以写出来的字圆劲而宛转流畅,线条粗细一致富有质感。“奔蛇走虺”势。单个字在不同地方其字形大小、粗细也有变化,字与字之间有呼应,相争相盼。例如前后两个“戴”字风格迥异。大小参差,浑然一体。
  从行与列来看,《自叙帖》里用了很多连笔,先是有列无行,渐渐是无行无列。字也由小变大,怀素“狂”的个性决定了他写字的快速度。怀素从大自然的“夏风随云”悟出了草书艺术的“连绵新奇”,使字字之间牵丝相连,血脉不断。
  从整篇的章法来看,《自叙帖》是怀素自书自叙的,开始是娓娓道来,显得舒缓飘逸,当写到众名公赞美之词时,感情的潮水涌来,不由自主狂态毕现,洋洋洒洒、痛快淋漓、一气呵成。整个谋篇布局神采飞扬,自然天成,欣赏《自叙帖》有一种立高山之巅,享受“横云断岭”盂的仙境,那云或浓或淡,溢于古松之间,惬意之时就想起卢员外语“初疑轻烟澹古松”。
  “又似山开万仞峰”是怀素书法用笔有力的形象概括。韦涉说“睹其笔力,勖以有成”。怀素用“入木三分”的笔力,娴熟的书技,气聚丹田,胸有成竹展示“笔下唯看激电流”“壮士抜山伸劲铁”的阳刚美,同时也兼有“盘龙走蛇”“寒猿饮水”的阴柔美,皆取决于“兴来小豁胸中气”。“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殊衂挫于毫芒”榆真乃“字字欲仙、笔笔欲飞”虞。怀素超绝的草书创作艺术获得了诸名家的连珠赞语,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怀素书法速度之快,这哪是写字,简直就是竞技场。书法艺术创作的“精气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怀素运笔之疾,人们的眼疾都不如他的手快,如此,他的书法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体现“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愚的草书独特的艺术美。
  怀素草书创新意识极强。“志在新奇无定则”“心手相师”,合时宜地捕捉创作灵感。避“乖”求“合”笔调流畅,纵横翻旋,新奇迭出。
  怀素草书艺术成就独领风骚,是标高,领头雁,且无与伦比。他的叔父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李舟一语破天机,称怀素是“以狂继颠”的狂僧。《自叙帖》——不朽的狂草。
  《自叙帖》一旦拥有,终身爱不释手。尽管我们千万次捧读,却总停留在字面上;尽管我们千万次临帖,却总停留在形似上。《自叙帖》的神韵魅力理识玄奥,“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况乎他人?让我们来读李白赞怀素的《草书歌行》诗慢慢体会吧:

  吾师醉后倚床绳
  须臾扫尽数千张
  暴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絮何茫茫
  起来向笔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鬼神泣
  时时只见龙蛇走
  ……

  注释:
  ①孙过庭《书谱》
  ②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高山寺大雄宝殿后侧 
  ③周汝昌《红楼梦艺术》 
  ④孙过庭《书谱》 
  ⑤明王世贞评怀素《千字文》 
  ⑥孙过庭《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