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纳闷,一个拥有八个实体集团的商业总裁,怎么会有闲情逸志进行文学创作?金山集团董事长姚长德先生告诉我:因为爱所以爱,爱上了就放不下。商海成功了,文学落下了,那不叫成功,为文经商两不误,虽然苦却乐在其中。姚先生说自己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就喜欢文学。有一年春节全家人都在过年玩乐,他把自己关在书房连续两天两夜足不出户,写到动情处或哈哈大笑或痛哭流涕,大起大落的情绪弄得他血压都升高了,可见先生对文学的痴迷劲儿有多大。
在他的书房里,我亲眼见到先生的手稿,一大摞写了改,改了又写,一篇文章要几易其稿。先生说文学是神圣的,谦恭之心才可为之。先生还说,他夫人罗女士也是文学粉,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都是文学牵的线。他还拿出一叠足有五寸厚的手写情书叫我看,那些情书是他和夫人罗梅女士恋爱时期的往来书信,从1987年到1989年之间有上百封之多,从谈文学到两地相思谈婚论嫁,二人的文学功底几乎不相上下,但姚总的情书更多了一份男人的宽广和深远,罗女士更多的是佩服、欣赏和相思的清愁。
说起他们的良缘,真是一段拍案叫绝的爱情传奇。罗梅给同学写了一封信,这个同学读了信觉得水平太高不敢回信,就找好友姚总的弟弟代写回信,可是弟弟也不会写,就直接找三哥姚总给写,姚总当时正上南京青春文学院的函授班,研究诗歌如痴如醉,看到罗梅的信,就肆意汪洋写了一封真诚勉励的回信,信中不乏深厚独到的文学元素,就这个巧合,一段前世佳缘就续上了。在他们的茶室里,我一页页小心地翻阅已经发黄的情书,既感荣幸又万分羡慕。说实话,在骚动青春无以安放的季节,我也收到和回复过很多情书,而且曾经三天一封,可惜那是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我相信很多人的情书也只能是情书,真正写情书修成正果的肯定是凤毛麟角。
初恋是世上最唯美的诗歌,姚总和夫人的爱情就被他们编织成了一本厚厚的诗集,我很有幸是第一个读者。姚总的诗质朴自然新颖生动又不乏含蓄隽永,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更是外界所不知的。罗女士说姚总写的《桂桂鸟》原稿最好,读起来妙不可言,可是反复修改后反而失了那份自然流露的美感。我建议姚总把其中的诗歌发几首出去让更多读者欣赏,姚总笑一笑不置可否。
因文学成就姻缘,因姻缘成就规模宏大的商业集团,这可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珠联璧合的妙人儿,凡夫俗子的我们怎能不万分羡慕呢?姚先生无不幸福地说,他夫人对文字是很挑剔的,他写好,夫人是第一阅读者,她有时会提意见和阅读感想。我瞬间就想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温馨,想到曹雪芹和脂砚斋这一对文坛知己。
说道姚夫人我便挪不开笔,那是多么智慧能干的幸福女人啊。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好女人”。罗女士是成功男人背后的高情商女人,我读她给姚先生的情书,联想到她的网络昵称“金山布谷鸟”,看到她在美篇编辑的姚先生散文,图文相得益彰,浓郁的诗情画意瞬间就把我陶醉了。姚先生的网络昵称是“金山农夫”,姚夫人的昵称是“金山布谷鸟”。农夫在金山上辛勤耕作,布谷鸟儿绕着农夫唱着婉转清脆的歌儿给他解乏,农夫和鸟儿的爱情结晶出耀眼的金山,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是属于二人世界的伊甸园,妙不可言,无限神往。
当我和文友坐在他们的茶室时,姚夫人一袭掐腰绣花冬裙,一个高高束起的长发马尾,正用古色古香的茶具给我们泡茶。她十指纤纤,优雅唯美的“清宫迎佳人”“凤凰三点头”......而后我们就品尝到了清醇甘甜的“正山小种”。茶香袅袅中,我们海阔天空畅谈文学,姚夫人始终微微盈笑,偶尔说一两句,言谈间满是对先生的赞誉,幸福感溢满她秀美的脸颊。他们在商海金山携手共进运筹帷幄,也在文学殿堂比翼双飞,真是一对神仙眷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