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5日
群纳百汇,盼成其远
群纳百汇,盼成其远
  我是在参加第14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读完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梁家河》一书的,很有收获,深受教育。作为出版人,祝贺陕西人民出版社精心编辑了这部精品。作为读书人,以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梁家河》是一部真实性很强的书。《梁家河》属于纪实文学,也就是非虚构文学,体裁决定该书“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确该书不为伟人讳,是一部尊重历史、尊重人成长规律的信史。《梁家河》第二部分,从习近平“逃离”北京插队梁家河到迷茫委屈返回北京又复回梁家河干出一番事业,可见伟人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山穷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谓艰难困苦玉汝而成。书中也如实写了习近平的转变过程,那就是反思团结问题,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意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意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习近平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正是这个“团结观”,使他逐步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正如古语所言:海纳百川,汇成其大;山纳百尘,故积其高;人纳百谏,方树其渊;群纳百汇,盼成其远!
  其次,《梁家河》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书。书中通过大量故事和事实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与人民就建立起深厚感情,他树高千尺不忘根,不忘初心有始终。比如,书中写到梁家河有个智障青年叫灵娃,灵娃其实不灵,由于智力缺陷,说话不知深浅,做事冒冒失失,常被人欺负,就是这个灵娃数次把习近平刚要抽的烟抢走揉碎。面对灵娃的无理取闹,习近平却未恼怒过,乡亲们都赞扬他“近平这后生仁义”。令人感动的是,1993年,习近平回梁家河探望乡亲时专门问起灵娃,得知灵娃的父母去世,灵娃进了养老院,他拿出500元让武晖转交给灵娃,如此以德报怨的慈悲胸怀和伟人胸襟感人肺腑。其实,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人民,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土地。正如诗人艾青诗中所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习近平不仅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而且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即使他是个智障残疾人。人生而平等,对智障残疾人尤其要关心爱护和帮助,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再次,《梁家河》是一部语言生动性很强的书。书中写到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到梁家河探望乡亲们,刘金莲插话说:“近平当年可受扎了。”彭丽媛没听懂,习近平解释说:“‘受扎了’就是受罪了”。在木军塬,大家又说到“受苦”。习近平问彭丽媛:“‘受苦’你解下(haiha)解不下?”彭丽媛问:“害怕什么吗?”习近平给她解释:“不是害怕什么哩,是懂不懂的意思。这里的乡亲把劳动叫‘受苦’,把农民叫‘受苦人’。说上山劳动,就是受苦去了;说一个人好苦,就是说他劳动好。”彭丽媛反问:“你的苦怎样?”习近平如实回答:“刚开始不行,后来‘一满帮间’了。”“‘帮间’又是什么意思?”彭丽媛又不懂了。帮间是陕北和渭北的方言,意思是差不多、可以。还有,习近平时隔四十多年还能一一喊出当年小伙伴们的小名“铁锁”“黑子”“随娃”,说明他对当年的“小伙伴”们的深厚感情,正所谓“苟富贵,勿相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正因为《梁家河》有以上特点,加之思想精深,编校精湛(修改45次),印制精良,该书出版不到半个月,已发行120万册,目前正在热销中。《梁家河》一书的问世填补了领袖题材出版的空白,开拓了纪实文学的创作空间,具有重要的出版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