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11日
贾平凹做客《朗读者》
贾平凹做客《朗读者》
  5月5日晚,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二季开播,第一辑主题为“初心”。刚刚出版了自己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做客《朗读者》,分享创作初心。
  近十年来,贾平凹几乎保持着每两年一部长篇的“高产”,这源自一种“不满意”的情绪:“老觉得自己写的还不满意,老寄希望于下一部东西吧,能写得更好一点。”
  写家乡,写秦岭,是他不变的创作主题:“有一句老话,叫‘你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故乡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那个地方。我一旦离开农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头看我这个老家,它感觉不一样了。站在老家这个地方再看全中国,又是看到另一种景象。所以就是两种距离不停地参照着,你才能认识这个社会吧。”
  创作时的贾平凹和平时的贾平凹有很大的不同。他说:“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我是一个比较谨慎的,胆小的一个人,很少说话的,能不让我说话就不说话,但是在写的过程当中,完全不顾及什么条条框框,也不迎合读者,我觉得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觉得一个作家实际上一直在写自己,如果写到社会上不好的东西,或者写到人性里边不好的东西,实际上是给社会来排毒的。我经常说一句话,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神相会的地方,全神贯注,或者说聚精会神。你聚精才能见到神。”
  谈起下一部作品,贾平凹说:“肯定还是能写秦岭。中国的大部分的历史,实际上都发生在秦岭的南北。因为最早我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是见啥写啥,我把那一段儿叫‘流寇’,写作流寇,到后来是觉得应该先建立个革命根据地,起码是文学根据地,我才回到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