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白推荐:年少时,因家贫曾捋槐花、榆钱入食,以补主粮不足。今见小奇兄《吃花》美文,喟叹天赐万物,无有一废!当年平常物,眼前是稀珍。如今可是奢侈了,竟有了绿色食品之美誉。后知罂粟、曼陀罗只有观赏性,药用时得有量的把握。愧己所识花草甚少,羡知花、赏花、食花如小奇兄者,啧啧了——
八月,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韭花盛开,牧民们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尝鲜日子。
采下新鲜的韭花,洗净剁碎,只需加一点点盐,就可以享用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了。不管是吃手把肉、涮羊肉,还是吃简单的面包,蘸一点韭花酱,不仅鲜美无比,更能让人胃口大开。也因此,韭花酱成了蒙古人无法割舍的味觉记忆,无论走多远,想起韭花,闻到韭花,那种神奇的味道就能把你带回故乡。
再往南,到半耕半牧或者是完全农耕的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一带,韭花要比草原上开得早一些,刚刚赶上打下的新麦。一碗新麦粉做成的手擀面,一碟才从地里摘回家腌成的新鲜韭花,两样极朴素极简单的土地馈赠,让忙碌了一季的庄稼人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最美滋味。贵客上门,也是应季里待客的看家美食。
菊花,因为有抗病毒、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从南到北,人们不仅冲泡饮用,更有众多的食花者。据记载,早在战国时就有人食用新鲜的菊花。菊花的吃法,有做菊花粥的,有煲汤的,也有整朵菊花裹一层薄薄的面糊干炸的。央视《寻味顺德》节目中介绍了一位顺德名厨做的菊花水蛇羹,可谓一绝。所食菊花,农历五月栽培,一直到请上餐桌,均是厨师亲自打理。九月,该到吃菊花的时候了。先将水蛇、土鸡、猪舌下锅熬汤,武火半小时,再中火炖九十分钟。待肉能离骨时,捞出水蛇、土鸡去骨,将蛇肉、蛇皮切段,猪舌切条,鸡肉用手撕成小块,在原汤中复加入蛇骨、鸡骨,煮沸后下入切好的蛇肉、蛇皮、猪舌及鸡肉,十几分钟后,即可装盆上桌。直到此时,培植了半年的菊花才终于登场:刚刚绽开的白菊,挑选肥嫩舒展的花瓣,散铺于盆中菜肴之上,美食于此方告完成。吃时,菊花或与肉嚼,或与汤和,或单吃,均可。那么多食材、那么繁复的工序,最终只为呼应、辅佐最简单最原始的菊花,怎能不令人叹服!据称,这道菜因为从头到尾均需厨师跟踪亲为,制作成本高昂而已从酒楼餐厅的日常菜单中消失,只有少数几位名厨在自己家中偶尔为之。
大江南北还有一样干鲜皆可食用且备受欢迎的花——黄花,也称金针菜。以花苞将开而未开者为上品,此时朵大、营养蓄积最多。鲜花可凉拌、可热炒、可做汤,干的一般做配菜。西北一带的传统名吃羊肉泡馍,黄花、木耳、粉丝是绝配。川陕鄂比邻地区传统酒席上四品(蒸菜)中的一品——蒸丸子,配料也必有干黄花。不管是家居饮食,还是饭馆待客,黄花菜是人们喜爱的一样美味,这大概缘于黄花菜细嫩的质地、鲜甜而独特的气味以及花粉的保健作用所致吧。也有附会者说,因为黄花菜还有一个别名——忘忧草,因名而为人喜爱,此说我亦乐同。但在一般食客那里,大抵还是以好吃不好吃为主的。
槐花,饥馑年代青黄不接时难得的果腹之花,也是农耕民族不应忘却且感恩戴德的花,还是今天大鱼大肉白米细面吃腻了的人想念的美食,甚至,成了槐花盛开的地方,人们的一种魂牵梦萦的乡愁。槐花,以将开未开时的花蕾为最好,从树上摘下来即可生吃,甜丝丝,香喷喷,令人感叹造物之钟灵毓秀。素炒槐花、槐花炒鸡蛋、槐花麦饭要算最能充分保留槐花之香的美食。我小时候还吃过邻居家的槐花腌菜,也算别具一格。朴素而别样的槐花经巧妇巧男之手,甚至可以做出整整一桌的槐花宴来。若论吃槐花,当以江淮地区为盛。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与槐花的香甜馥郁媲美的大概只有桂花了。桂花在南北餐桌上的口碑丝毫不逊于其他花卉。桂花糕、桂花粥、桂花酒、桂花鸭、桂花虾仁等,咸甜皆宜。摘取新鲜桂花,洗净灰尘晾干,以白糖或蜂蜜腌制,盛入瓶或罐中密封便可制成桂花蜜。这样,一年四季就都能有芳香迷人的桂花陪伴了。那香甜,有种让舌根转不过来的力量。桂花糯米藕,一道庆贺丰收的菜肴。时鲜甜粉的莲藕,藕眼中填入新收的泡涨的糯米,上笼蒸熟,晾凉后切成筷子厚的薄片,淋上桂花蜜即成。莲藕香、糯米香、蜂蜜香、桂花香,组成了秋天的盛宴!桂花有止咳化痰、补益中气之效,这也可能是为大众喜爱的另一原因吧。
攀枝花,四川一个以花为名的城市,此花也是这个城市的市花。每年春季开花,朵大似茶盅,望去像满树火焰在燃烧,故又名英雄花。当地人捡取开谢落地的攀枝花去尽花瓣,只取长约寸许的花蕊在沸水中焯过,与肉食搭配,可炒可烧,味道、质地似某种菌类。也可将焯过的花蕊晒干,吃时用水泡开,四季可食。
因花入歌,唱遍华夏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让西洋人也陶醉不已的茉莉花,算得上花中名媛了。宋人江奎在其《茉莉》一诗中写道:“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对茉莉花的钟爱令人忍俊。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北人一般对茉莉花茶印象深刻,南人饮茶之外,更有吃茉莉花的习惯,茉莉花炒鸡蛋、茉莉冬瓜汤、茉香蜜豆花枝片、枸杞茉莉鸡、茉莉花粥、茉莉豆腐、茉莉银耳汤等等。倘若一边听着那旋律舒缓优雅侬音软语的《茉莉花》,一边品着那些茉莉花做成的美食,恐怕神仙也要坐不稳了。
盛夏时节,酷暑溽热让人胃口不开。摘取新鲜的南瓜花,蘸取调了椒盐的稀面糊放进菜油锅中炸脆,佐以浆水米茶,是既消暑又增进食欲的饮食。不过,南瓜花也只能采雄花,不能采雌花,因为雄花不结瓜,雌花则要孕育深秋时田边地头另一番惊艳!
在秦巴山地的有些山区县,还有吃核桃花的习俗。春尽之时,核桃花开。一夜风过,地上便铺满一层核桃花。捋去花蕊,单取花茎,焯水后用冷水漂洗浸泡数日,晒干便成。虽然模样黑黢黢的,吃起来微微有点苦却清爽可口。凉拌、爆炒、炖汤皆妙。核桃花拌香椿、炒腊肉、炖腊猪蹄既是山乡人家的家常菜,也是初来乍到的客人不吃不知道、一吃就上瘾的美味。核桃花即核桃花柱,又称核桃纽,长寿菜,龙须菜。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能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其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含量丰富,与她结出的核桃一样,是天然而优质的保健食材。
石花菜,广泛生长于我国黄海、东海及台湾沿海一带的珊瑚礁上,夏、秋季采收,日晒夜露,晾干便可,吃时再用温水泡开。石花菜状若珊瑚枝,半晶莹剔透,口感爽利脆嫩,是内地酒宴上风靡不衰的一道凉菜。或佐以黄瓜丝,或只配寸段小葱,或伴盐笋尖,或搭新嫩的芥菜,调以蒜蓉、醋、香油(麻油、辣椒油)等喜欢的佐料,清雅素简,显示着主人的格调。沿海地区也有将石花菜煮化做凉粉的,酸辣爽口,清热利尿,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来一碗,甭提多惬意了!石花菜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具有降压作用、淀粉类硫酸脂具有降脂功能。中医认为石花菜能清肺化痰、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有解暑功效。其药理作用还被李时珍记入了《本草纲目》。
木槿花,则被记入了《诗经》之中,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舜英,即木槿花。每年春夏之交,见到那满树乳白色间或带一点淡紫色的木槿花,耳边便会响起一位老奶奶的话:木槿花能吃哩,吃了可以治晕病!但我至今未曾尝过,而晕病,好像专指妇女因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种病。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和稀面、葱花,下锅油煎,松脆可口,俗称“面花”、“花煎”。徽州山区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味道十分鲜美可口,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食之滑爽。
当然,若论吃花,云南人的智慧大胆、品种之多应属一流。石榴花、芭蕉花、玫瑰花、山茶花、玉兰花、芋头花、棠梨花、苦刺花、金雀花、杜鹃大白花等等,多达几十种,大有凡花皆可食的架势。比如棕树花,也叫棕包,可煎炒,可烧汤。因其紧致的蓓蕾有着北方出产的小米模样与色泽,当地人亦称“小米”,与龙江白鱼并煮,其独特的清香能增添鱼汤的鲜香,为腾冲美食中的上品。当地习俗,腊月、正月,上门提亲的人如果吃到了姑娘家用棕包做的菜肴,就意味着婚事十有八九能成了。类似稀奇古怪的吃法,如果你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大概只能咂舌称奇了。
从名贵的藏红花到凡俗的油菜花,从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从高耸的青藏高原到潮汐声声的东海之滨,从边塞到内地,吃花——果实的胎衣,是每个民族共同的生活智慧。吃花,不仅增添了食物的种类,更为人们果腹之需之外增添了精神上美的享受。而那些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味觉的形态秀美、色彩斑斓、异香诱人的花的美味,也使人增添了对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