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3日
传承千年的龙文化
传承千年的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人无论走在哪里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几千年来龙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承传中无处不在。据文献记载,龙最早出现于伏羲氏族的图腾符号,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尊崇龙为水神,将龙神话。后期被政治王统所用,视龙为天,所以执政最高权者被称为天子。龙的形象亦是很有讲究,宋代学者郭若虚总结“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它的各部位都有着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这些美好的寓意综合起来就彰显着龙那无与伦比的力量,是动物界的兽力、自然界的天力与人力的完美集合,表现在它无须借助外力,仅凭意念就能腾空飞翔、下地入水、兴云降雨、能巨能细、能长能短,多彩多姿,权威无比,成为全能的灵物。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世间最大的吉祥物,被人们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无论龙在中国的传说还是在各种器物上的表现形式,无不象征着皇权、尊贵、自由完美、祥和幸福,同时体现着天地合一与阴阳交合。自古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龙生九子,各有所长,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融入百姓生活,平常人家男女结婚办喜事也要说成是龙凤呈祥。所以世代以来,龙带着人们对一切美好的祈求和愿望存在于中华这片土地之上。本期《收藏》和大家分享不同时期瓷器上的龙文化。
  文化艺术报记者 陈慧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