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健康生命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又到了开始春养、夏排、秋调、冬补的春季养生时节。说到养生,就不能不说说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新的一年已经全面展开,最近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这就是中医对春季养生的最基本观点,那这些观点又由什么而来的呢?应该是千百万次的脉诊而得出的吧,见证这千百万次号脉过程的迎手、脉枕成为了唯一的物证。
迎手又称手枕,是床榻上的辅助物件,多为锦缎所做,瓷质极为罕见。《红楼梦》第八十三回有一段曰:“紫鹃便向帐中扶出黛玉的一只手来,搁在迎手上。”迎手还有诊脉之用。
中医传统诊断疾病的方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切脉”,脉枕就是切脉时使用的。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实物证据之一,脉枕最早出现在何时,是考证中医文化成熟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中国文博界比较公认的脉枕出土纪录是在唐代。唐代出土的青瓷、白瓷、三彩、绞胎等陶瓷脉枕数量较多,可以互相参证的可信度较高。
但是,河南博物院研究员郭灿江在河南博物院网站发表文章认为,“195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的隋代张盛墓中,出土的一件瓷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瓷枕。而从其造型来看,也应属脉枕。”事实上,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切脉技术的文献记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传说由战国秦越人(即扁鹊)著述的《难经·一难篇》中,曾经明确地指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