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汉阳陵,进城学习已有数天,城市的喧嚣,已渐觉心烦。课间之余,对坐窗外,望院子那棵玉兰树,紫红的花瓣落满一地,令我顾盼相怜。触景生情,让我想起汉阳陵的那片迎春花来,内心不免一颤,它的花儿也落了吗?
在汉阳陵,一条通往咸阳机场的专用公路由东到西横穿而过,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而连通两区的唯一通道是路下的一座涵洞。在涵洞两侧有长约五十、高约三米的坡坎,为了保护好这两面坡坎不被雨水冲刷,上面种植了一簇簇的迎春花。
记得刚到汉阳陵工作时,正是风吹雪飘的寒冬,陵园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去。时令推移,虽说立春,气候渐暖,汉阳陵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春光的,就是那坡坎上的迎春花。在陵区树未发芽,草未茁青的时候,迎春花已在濯濯的枝条上,争先恐后地长出了淡黄色的花蕾。博物馆的职工,观光的游客,在经过涵洞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说:“看,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迎春花,记得小的时候,在我家后院的墙上,长有一簇簇长长的迎春花。有一年花开时,我和小弟折了几枝,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玩耍,祖母瞧见了,拉着我和弟弟的小手,给我俩讲了迎春花的故事。
祖母说,迎春花是天宫王母娘娘最小的女儿。有一年,冬天刚过,掌管人间耕种的王母娘娘,很想告诉她的臣民,春天到了,该下田耕地准备播种了。
王母娘娘唤来了七个女儿,问她们谁愿意下凡走一趟。七个女儿手扶南天门朝下一看,人间萧杀的严冬,料峭的风寒,使她们颤栗发愁。牡丹、玫瑰、月季、芍药、菊花和杏花姐姐,她们面面相觑,不敢下去,唯有小女儿迎春花决定独自下凡。一路上,迎春花迎着寒风,冒着雨雪,跋山涉水,饱尝了无限艰辛。王母娘娘心疼小女儿,见她一路孤独,便唤来了燕子陪伴。所以在迎春花飘过之处,人们就能听到燕子送来的呢喃,于是风暖了,草绿了,春天到了,大家都下地耕种了……
讲到这里,祖母问:“迎春花乖不乖?”“乖!”“那以后还折不折?”“不折了。”我和小弟低下头,当着祖母面,把迎春花环从头上摘了下来。现在想来,当时祖母是用这个神话故事来教育小孩子,让我们不要去折刚刚绽放的迎春花。也许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喜爱迎春花的种子。
在汉阳陵工作后,一到春天,我总要到这涵洞处看看迎春花。细想起来,我喜爱这迎春花,并不是因为她开得淡雅素装、朴实无华,也不是因为她依托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或者被喻为春天的使者,而是因为她在万籁俱寂时,敢于冒着寒冷的余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为人们心目中生命、希望、活力和朝气的象征!
汉阳陵也像这迎春花一样,不但生机勃勃,充满朝气,而且还带有一息悠久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