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山庙 提到横山,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写错别字了,是衡山、恒山,但是今天我们要领略的不是南岳衡山之秀,不是北岳恒山之奇,而是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的文化之美。
横山原本是榆林市的一个县,在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复榆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横山地处陕西省北部,是鄂尔多斯草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人杰地灵,先后诞生了郝连氏、李元昊、李自成等8位皇帝。毛泽东、刘志丹、彭德怀等众多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访横山的深厚文化底蕴,从横山有名的千年古刹来看这座城市的文化。
奇佛一座,万古留传——接引寺
接引寺位于横山城东25公里处的波罗镇无定河边沿,紧靠榆定公路边。接引寺倚山而建,寺内各个庙宇沿山势层叠向上,进山门拾级而上,边享受视觉的无限冲击,边聆听关于接引寺的传说。
接引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相传唐贞观二十二年有个和尚云游至此,看到石崖上突现灵石,远望像极了雷音寺中阿陀石窟里面的释迦牟尼佛像,于是决定凿一个佛像。最终凿出一个丈六高的佛像,取名“波罗石佛爷”。后期一位印度僧人将其改建,增辟石窟,塑造佛像,修建了大殿,称其为石佛寺。西夏时期,李元昊在波罗堡一带作战,为祈求得胜,经常来此许愿,因此,在李元昊称帝后便将佛教定为国教。李元昊病逝后,他的儿子承袭王位,遵从他的嘱咐前去还愿,且每年到此沐浴敬香。清康熙二十年,康熙帝亲征准格尔时,经过石佛寺,瞻仰佛像,敬香祈祷,亲笔题书“接引寺”,赐匾额“慈悲千古”;嘉庆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是以,接引寺成为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古名刹。
登上寺院最高处,沿小路可以很快到达波罗堡,接引寺其实就在波罗堡的荒野之中。波罗堡(“波罗”为梵语,到达彼岸的意思)初建于明正统十年,是明代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位于无定河之南,黄云山之峰,自古为军事要隘,战略要冲。波罗古堡在明清时期最为繁盛,据说当时人口逾万,店铺林立,是当时陕北的军事政治要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称“小扬州”。又因为古城内的建筑结构多为四合院,和当时的北京颇为相似,故又得名“小北京”。被誉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堂的地方”。
屹立塞上的千年古寺——五龙山庙 一直以来皇帝以真龙天子自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形象渗透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横山区的五龙山便是众多民众的向往,直到如今,依旧游客不断。
五龙山从地形上看,五条山岭相互盘旋,像五条龙一样。中间一条山脉酷似游龙,龙头直插河岸因此被称为五龙山。据史书记载五龙山庙宇最早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寺庙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水经注》中也明确记载了五龙山早在汉代就是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五龙山经过唐代的大发展和明清两代的修缮与扩建,形成了现在的上下两所寺院的格局。
五龙山法云寺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宗教圣地。历史上素有“先有五龙山,后有白云山”的历史传说。五龙山现存庙宇众多,建筑风格奇特,历史古建基本保存完好,现存五座古塔,陕北少见。现存的青云台(魁星楼)造型独特,耸立在五龙山中央,与立马关王楼形成独特的“楼台相望”美景,历经风雨沧桑,挺拔屹立,上有“青云”二字石刻匾额,寓有“平步青云”之意。五龙山现存古钟、古罄、石碑、宣德炉、灯台、法器、瓦当等众多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因为五龙山的名气,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一日,属于五龙山大会,信徒香客从四面八方涌上山来,香火鼎盛。
极具神秘色彩的庙宇——野猫山庙 初听到这个名字就颇感兴趣,总觉得一定要亲自来看一眼,被称为“野猫”是这个地方有众多野猫聚集,还是另有深意呢?
在去之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果并未寻到这个名字的由来,只是根据记载得知: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韩岔乡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乾隆二十年、三十八年,道光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
真正踏上这一方土地,远目瞭望方圆二三百公里,其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据当地老乡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庙内局部建筑及所有神像都遭到破坏,现在所看到的建筑乃八十年代修葺复原所留的景象。现在的庙宇由祖师、娘娘、灵官、龙王、山神、土地、魁星爷、文昌等庙建筑组成。祖师庙、娘娘庙为主体建筑,内为拱洞式,顶为歇山式,面宽分别为8.45米,进深分别为4.4米和4.25米,卷棚为歇山勾搭式瓦顶。在庙宇周围也修筑了其他的建筑,但是都与庙宇相互融合,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使整座庙宇浑然一体,看到此景都不得不为其宏伟壮观所打动。
“无迹可寻”的古寺——宝山寺
宝山寺原名空山寺,建于何时,因年岁久远,无实据可证。这座无从考究的古老寺庙位于横山东北25公里的无定河中游波罗镇烂泥湾村旁。这座古寺分前、中、后、左、右五个院,上、中、下三层。有楼亭、阁、台五处。
据《榆林府志》记载:“朔漠之山荡然,黄河连岗叠岭,草木不生,唯有县东北有宝山寺,于百万岗岭之内,起出之表。”
到宝山寺一探究竟,发现宝山寺占地六十亩,有原石佛像五尊,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无量佛殿、观音阁、三官楼、弥勒佛殿、真武祖师殿、关羽庙、娘娘庙、龙王庙、大仙庙等主要建筑,左侧有马王庙,寺前有镇寺大石一个,正殿面前有占地面积140平方米的高大乐楼一座,下侧旁有禅堂会窑两院,背面有泉井一口和禅堂会窑形成一线。
现在的宝山寺,风景宜人,建筑气势宏大,壮丽辉煌。过去的宝山寺,饱受战乱之苦,十年内乱又遭践踏。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的宝山寺香客如云。1994年横山县人民政府公布宝山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的古寺遗留千年,一一探访过后,从中仔细体味横山这座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如今横山区“两横两纵”公路网围绕在项目基地周围,榆横工业园区百米大道、210国道、榆靖高速公路、神延铁路穿境而过,出入畅通,便利的交通为游客游览这些千年古刹提供了很多便利。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燕郡 见习记者 席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