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长安》 作 者:王 洁 出 版: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王洁的《花落长安》,不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制,但是,叙述风格洗练,铺垫简洁明快,背景交代颇有蒙太奇感觉,是一部精致之作。且颇富寓意,有其独到之处。
真实感是一部作品的命脉。《花落长安》所反映的生活,是新世纪以来,以三秦大地西安为轴心发展起来的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和命运轨迹。无论是女主人公秦幽若,还是孙德浩、郑秉国以及围绕着他们的民营企业圈的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拼搏与存在,真实得以至于令人不可思议地窒息。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成败沉浮,他们的辛勤创造,无不令人心悸,怦然心动,扼腕心碎,感叹不已。秦幽若这位来自黄土高原的普通农家女儿,由于时代和命运的使然,由一个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古都一家医院当一名普通医生,已然为人妻的孤傲女性,在随着十年前在大学里的同窗追慕者孙德浩的出现,毅然决然放弃了本职工作,投身商海,与孙德浩共创“勤德公司”,抉择艰难的创业生涯。由此一路披荆斩棘,披肝沥胆,历尽艰险,最终由“勤德公司”脱胎换骨,打造出“伟业公司”,成为西安最大的建材商场老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引领风潮,可谓风光无限。在旁人看来处在最为辉煌的巅峰状态,她又匪夷所思地转手出让“伟业公司”和建材商场,退隐“江湖”,在暮色中若有若无,难见踪影。其实,这是作者深有寓意的一个伏笔。
时代感是作品的价值所在。《花落长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描写的是新世纪以来,在古城西安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看到关于创业的想法就像在秦幽若心里燃起了火苗,最终成为翻腾的滔天火焰,烧出了一片令人惊叹的新天地。虽然遇上了世界金融风暴,但是国家适时调整了经济政策,于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除、各个行业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勤德公司”的发展再一次让同行为之瞠目,众多的中小型创业公司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下,与之一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看到,这一年里,秦幽若用自己的能力让勤德公司走出了泥沼,搭上了高速前行的列车,她把一家快要破产的小公司从悬崖边上拯救回来。这种成就感远远比她在医院整日和营养液、针头、病房打交道显得要强得多。而郑秉国的万和公司成为西安城的房地产龙头老大,左右风云,也是那个特定时期的客观产物,并非人为所能穷尽。这一切都发生在西安这片土地上,时代画面感十分强烈,令读者历历在目。
语言生动活泼是一部作品的妙趣所在。《花落长安》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孙德浩和方晓琳去婚纱店试婚纱时,孙德浩一时情动赞美,“说得方晓琳满脸羞红,甚至连露出来的双肩都带上浅浅的粉色”。这种细节表述,十分细腻生动,浅浅的粉色就在眼前。秦幽若想起孙德浩,“永远都记得那个一打开宿舍窗户就能看到的大雪人,胖圆圆的身子和脑袋,插上两根枯枝算是手臂,堆得实在是难看。但是现在想来那个雪人笑得好甜好甜。”这些生动的语言铺陈的细节十分精妙。方晓琳偷看孙德浩手机得知与秦幽若有约后,执意赶到孙德浩的办公室时,“两个人各怀心事,却又表现得若无其事”。方晓琳当着秦幽若让孙德浩下不来台,并向他发泄时,孙德浩“忽然觉得面前这个疯狂的女人很陌生,再也不是那个温柔识大体的方晓琳,让他失望之余竟然生出几分恐惧”。生动到以至于有切肤之感,一段情缘似乎自此要了断,这便是语言的力量,既能描述过去,也能预示未来。
矛盾设置超乎想象又合乎情理,是作品引人入胜之处。在秦幽若事业处在辉煌时期,突然遭遇“艳照门”事件,几乎一夜之间置身风口浪尖,百口莫辩,众叛亲离。在情势急转之下,才发现这一切居然是她的发小闺蜜方晓琳所为。要知道在开篇之时,秦幽若午夜与刘江置气离家出走,是方晓琳开车过来冒雨接她回家悉心照料;在秦幽若奶奶过世之际,未见刘江身影倒是方晓琳放下工作陪她回老家处理丧事……她们之间的闺蜜之情超乎常人,甚或可谓牢不可破。但是,事情居然意想不到地发生了。正是因为方晓琳的未婚夫孙德浩与同窗秦幽若藕断丝连,引得妒火中烧,方晓琳失去理智编造了“艳照门”事件。“怎么两人就走到这种地步了呢?”在公安局见到前来自首的方晓琳时,秦幽若不得不轻声叹息。但事实确实如此。读者不得不为作者的匠心独具和精心编排折服。
作品的寓意便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花落长安》看似描写了秦幽若与丈夫刘江、同窗校友孙德浩、万和公司老总郑秉国、大学副教授欧阳文瀚之间的情感纠葛,其实这只是一个故事描述的外延而已。作品真正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符号——民营企业家的另一种悲哀——在追逐金钱与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许多人迷失了自己。另一方面,在由农民或农民子弟转换为一度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之余,真正缺失的是企业家精神。由此作可以看出,作品结构的对称性和人物命运的完美性,似乎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全程跟进作品人物的自然命运轨迹,发现和感悟什么。
显然,由四万亿救市扩大内需,到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民营企业家们正在面临一个全新时代。可以预见,一个更为理智,更为成熟,更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呼之欲出。我以为这是作品的题旨和寓意所在。
(本文作者艾克拜尔·米吉提,系哈萨克族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原主编。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