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时,我读了一首诗,叫《乡愁》。
老师说,这首诗表达了台湾同胞浓浓的思乡之情,要我们背诵这首诗。于是,我熟练地背过了它,一字不差。然后,就没什么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首节奏上口的诗,作者叫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晚上,我看到妈妈在朋友圈转发了余光中的《乡愁》。热爱诗歌的我重新读起了它。才发现这首诗写得真好,真美啊!那么恰切的比喻,优美的韵律,淡淡的哀愁,把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表达得多么深切啊!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首诗的意境深深地驻入了我的心中。我想,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头发花白,情感绵深,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老人家。我真想去拜访他,虚心地向他求教呢。
第二天语文课上,我突然从老师口中得知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此刻我很伤感,无限惋惜……你走来,有韵地……,……你留下,永久地……先生,我刚读您,您就走了……
老师说,缅怀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作品。我们开始大声地诵读,读着读着我的眼眶就泛出了泪花,世上居然有如此字字打动人心的好诗啊!我爱上了余光中的诗,虽然有些晚,虽然有些词句还不太理解,但我就是爱上了它们。
余光中,他说:“我用二十年写出了《乡愁》这首诗。”我想,他的乡愁该是多浓啊!似乎这不是我们这些孩子所能感同身受的,但是他的真情我是感受到了,先生,谁来平抚您的乡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他对祖国的爱,深如大海,无可比拟,这种情感是我耗多少笔墨也抒写不出来的。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这幽幽歌词从电视中飞出,我知道这是他的诗《乡愁四韵》。
我极其喜欢《江湖中》这首诗,里面的那些反问句,既华美又真实,他把自己的情整个地融进诗里,真是太棒了。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我不敢评价余光中,我能做的,就是喜欢它,欣赏它,学习它。
余光中先生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一辈子的乡梦,了了吗?似乎还没有,谁来平抚您的乡愁?您渴望的是终老回乡,正如您在《当我死时》的诗中所说的,回到最初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我想,诗人在天的遗憾,或许会在我们这些孩子朗朗的读诗声得到些许平抚。
先生,您已经永远活在了我心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工整地抄下您的九首诗,用一位少年的方式纪念您——诗人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