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2日
◎王晖随笔系列(14)
界外高手
界外高手
  扒烧整猪头
  扒烧整猪头为扬州传统名菜。清代扬州瘦西湖畔有一法海寺,该寺出售烧猪头,吸引了大批商贾游客。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绿扬城,法海僧,不吃荤,烧猪头,是专门,价钱银,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声,秘诀从来不告人。”法海寺扒烧的整猪头,不仅是一般市民不可多得的美食,而且连官商仕绅亦经常去一饱口福。据《清稗类钞》记载,宣统年间,士人李淡吾尝食之,“越岁告重夫(即林重夫),谓尚齿颊留香,言时犹津津有余味也”。
  扒烧整猪头宜用泰兴产黑色猪头。此菜对火候的要求极为严格,成品要保持“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入口不感油腻。
  清炖硕鸭
  据说,清炖硕鸭源出于无锡光复门内石狮子尼庵。清末年间,有一股上海茧商到无锡收购蚕茧,进庵游玩,并在庵中进餐。庵内有两个尼姑,一名“驼”,一名“雪根”,皆为烹调高手,端出一稀世珍品——冰梅纹古大海碗,内盛一只清蒸鸭,茧商品之,其味特佳,因见庵前有对石狮子,故称之为石鸭。一经传出,游客纷纷到尼庵预订。由于宝碗仅有一只,食客引以为贵,相传成名。一时各菜馆也竞相仿制出售,但又恐石鸭二字与尼庵涉嫌,遂将“石”字改作“硕”,取其硕大肥美之意。从此硕鸭一菜,成为无锡地方名菜。
  此菜汤面上浮有一层鸭油,汤色澄清,味道醇厚,鸭肉酥烂,鸭形完整。
  上面为《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九九零年六月第一版)卷中记录的两款名肴的渊源来历。在这两段文字后面,还分别缀有关于每款名肴“原料”和“制法”的详细介绍。因写这篇小文的意图不在传播烹饪之道,故略而不录。如众所知,“扒烧整猪头”在美食族中声望甚隆,与“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并称,为知名的“镇扬三头”之一。我曾有幸享用过这款美味,虽然糯烂香郁,入口即化,但食时适逢溽暑,总有略微肥腻之感,以至满桌老饕,竟未能食尽一盘。至于“清炖硕鸭”,名声则似乎仅囿于邑中,并未能如前者那般享有广博而久远的知晓率。其实,仅由所用原料观之,这两款菜肴俱未遴选珍异奇绝之材,最终竟均能跻身名菜之谱,无疑就依赖其烹饪者的精妙之技了。
  《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卷计介绍二百九十九款江苏美味佳肴,应当说款款皆有烹饪妙绝之处;而今独独挑出这两味来品评,实在是因为它们出身的另类——俱是由僧寺、尼庵中不沾荤腥的方外之人秘制而成,奉献给滚滚红尘间凡夫俗子的绝味名吃。它们告知人们一个简明道理:不食荤腥者,未必就不通晓荤腥烹饪之理。再引申一步,则是提醒人们:在似乎与某种技艺最无关系的人群里,往往隐身着谙熟这种技艺的绝世高手。
  看过“扬州八怪”中的罗聘绘作的一本《花卉果品图册》,其中一帧,淡淡疏疏地涂抹了几只肥壮鲜嫩的春笋,笔墨极简省;在这画的角落,留有他用那饶富名士气息的书法,叉手叉脚题写的一首诗,异常风趣:“初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阅见之初,只当是这位以画鬼讽世闻名的画家,又在借题恶噱。再读几卷书,更多了解中国僧寺、尼庵的一些故实后,方明晓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扬州,擅画佛像僧容,醉心编著佛教心性之书,嗜游禅寺,与居士、僧人日常过往无间,常宿僧舍,终生礼佛,以“花之寺僧”为号的罗聘,写出这诗实在是有所依本的。谚云:“能者为师”。既然僧寺、尼庵整治出的荤腥滋味比民间居家、酒肆整治出的荤腥味道更佳,既然方外僧尼的烹饪技艺比凡尘中厨爹厨娘的烹饪手段还要高妙,逢到需要请教治肴之术,自是应当“不问厨娘问老僧”,或者,“不问厨爹问老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