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5日
墨韵安康·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墨韵安康·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2017年12月7日,为期一周的“墨韵安康·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采风活动”在陕西安康圆满落幕。活动由陕西省艺术馆、安康市委宣传部、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办,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安康书画院承办,石泉县文化馆、旬阳县文化馆、紫阳县文化馆、岚皋县文化馆、平利县文化馆协办。
  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安康市政府副市长杨淼、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吕正勇,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局长杨海波、副局长王应珍,安康市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委员、陕西文投安康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世福,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安康市美协主席李剑平,安康学院艺术学院书记王辉,海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室研究员、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禾,陕西省艺术馆美术部主任谢伟,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院长、墨韵安康中国画画家采风团团长王习哲……
  活动邀请来自十余省市区的17位艺术家齐聚陕西安康,以展览交流、采风写生、学术研讨的形式,在各区县进行了长达7天的“走基层”活动。
  安康市群艺馆馆长周墙表示:几天来通过深入基层,去“丝路之源、金蚕之乡”石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紫阳县等地采风,艺术家通过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展现安康的秀美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新成就新变化,短短几天就创作出一批表现安康主题的精品力作。这对于讲好安康故事、传播安康形象、推动安康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展艺术家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兀西军  王习哲 王关棣  王绪安  王邦柱
  向极鄢  冷治民 张瀚东  陈文义  陈喜炜
  汤凤云  罗素民  祝金刚 唐 玺  黄 戈
  谢 伟  雷风云 

  安康为何吸引艺术家,他们这样说
  在12月6日的采风活动座谈会上,艺术家们踊跃发言,根据自己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不同的艺术主张,畅谈创作成果及在安康几天来采风写生的感想。本报在此刊发与会艺术家的发言摘录,以期读者感受他们眼里的安康内在魅力。 

  王习哲(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院长):
  陕南安康山川河流和风俗人情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多年来几乎走遍了安康的每一个地方,淳朴厚道的安康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呼吁在座的艺术家常来安康采风,关注安康的文化发展。
  向极鄢(湖北画家):
  我在省群众艺术馆工作近30年。在参观安康群艺馆里的儿童画时,很有触动,孩子们大胆构图,大胆用色,让我们这些常年按照学院派要求中规中矩和被格式化制约的大人们汗颜。所以,我也要向这些孩子们学习。
  冷治民(黑龙江画家):
  这几天采风写生活动,跑了瀛湖、石泉、紫阳等几个地方,让我收获颇丰。这种挖掘地方文化、接地气的采风活动,让我意犹未尽。笔墨当随时代,创作离不开生活,回去后我会把在这里看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融入到我的作品里。
  陈文义(福建画家):
  我写生要亲临现场,才能感触到写生的气场,如风声、水动,所有生命都有气场。中国画讲究意境,讲气韵生动,不是画得像就好。画得面面俱到,没有情感的投入,我认为这不是创作。
  唐 玺(陕西画家):
  作为画家都是投入感情在画画,我认为搞美术,要让一幅画打动别人,首先要带给人美感,创作出大家喜欢的作品,还要尊重客观事实的表现。自由发挥,真诚挥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法自然”。
  王关棣(陕西画家):
  这次活动把参加全国画展的作品引入安康,通过交流,让安康的画家得到学习与提升,我认为很有意义。艺术创作是发乎情,而止乎理。运用雕塑感表现安康山水,最先触动你的就是一个“情”字。只有流露出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作品才会打动人,而它的过程却又是理性的。当然,还需要调动构图和笔墨效果等很多元素,才能完整,才能感人。
  张瀚东(安徽画家):
  我觉得找一个题材,进行一个创作,首先是要被打动。在紫阳文化馆的楼上,我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就想把我所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情”。我看到汉江河畔、各种桥梁及它周围的高楼林立,与旁边近在咫尺的老房子之间的对比,心情就特别激动,就想马上拿起画笔把它们记录下来。所以,画画主要还是在于情感。
  汤凤云(安徽画家):
  一到安康,我就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是南方人,这里的气候和我的家乡有些像。以前我的画都是表现我们家乡的山水,我一直想把山水和人文的东西结合起来。安康山水的特征也是我这些年所想表现的,这次在安康的采风,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这里山水真的吸引着我,安康民俗和人文的东西,让我觉得安康真是一个好地方,以后我可能还会来。
  祝金刚(陕西省艺术馆副研究馆员):
  在安康采风我创作时充满深情,突然想起老师赵振川曾对我说过“用笔墨表达不出的就用钢笔”,所以本次采风作品我都是以钢笔为主。现场为大家赋诗一首《回忆安康美》:卸下面具,逃离尘嚣,扯一段时光的碎片,揉进久已失落的矜持与沉静,多想与你携手,踯躅在这斑驳的青石小巷,去邂逅一段尘封的遗世风华……
  黄戈(广西画家):
  巴山是美地,从陕西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先生的作品里,我认识了它。巴山是画山水画很好的素材,这几天能身临其境,感受它的风貌,真是很有收获。石泉火狮子、紫阳民歌、紫阳清代壁画,这些民俗的完好保留,让我非常震撼。把它们传承保留好,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魏宝丽(安康市美协副主席):
  安康山水是非常入画的,同行之间的交流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画家的思考和探索,安康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也希望更多的美术创作者来到这里。
  王绪安(山东画家):
  采风是对安康人文风景熟悉起来最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亮点。我回去后要把在安康采风的素材整理出来,进行再创作,把安康的美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康。
  谢伟(陕西省艺术馆美术部主任):
  在陕西谈山水画,首提秦巴山。这里的奥妙源源不尽,经过几天的接触不可能一下子就领略到。大家都是画家,每一次的创作经历让我感同身受,深深觉得陕西仍需努力。
  夏林杰(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画家):
  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画家要出更好的作品,还需深入扎根。看到紫阳瓦房店西北五省会馆的壁画时觉得十分可惜,我呼吁大家一定要把这些好好保护起来。
  罗素民(安康籍深圳画家):
  本次受邀回安康参加活动,感觉安康对美术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认识。我希望画家们,能在画中表达安康的山水,风土人情。也会将深圳的画家们邀请到安康来做交流活动,进一步推介安康,宣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