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子洲是国定贫困县,这里是陕西省北鄙,榆林地区南缘,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这样崎岖陡峭的地形导致子洲县物质资源贫瘠,戴上“穷”这个帽子。
同样是处在陕北腹地的绥德,米脂,子洲,前两个县的川地远远多于子洲,所以困难年月子洲更苦更穷。同样是南六县的穷县吴堡、佳县、清涧、子洲。吴堡人口不足八万,是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地势相对缓一些,却与山西接壤;清涧也不富,但清涧靠黄河,多了水路,就多了经济发展的腿,而且清涧地形趋缓;佳县与榆林城山西接壤,水路相通,贸易便捷;子洲的地形地理位置是子洲一切优势劣势的核心原因,是南六县乃至陕北最苦的地方。
不过,虽说子洲是南六县最为穷苦的一个县,在现如今生活条件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大力帮助子洲人民积极摆脱“穷”的帽子,子洲也开始发展自身的特色民俗文化。
子洲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传统礼俗保留至今,秧歌便是其中之一。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子洲县的秧歌很有代表性,它彰显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充分展示了浓厚的子洲民俗文化。村里的人每逢过节都会扭秧歌,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秧歌爱好者们用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他们用优美的舞姿、轻盈的转体动作和充沛的精神风貌,尽情展现着陕北秧歌的独特魅力。2016年1月,子洲县伞头秧歌被选为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子洲人民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结合陕北民俗和现代审美情趣,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秧歌创作之路。
子洲剪纸可以称得上一绝。剪纸主要用于装饰,可以说剪纸是子洲老百姓生活中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其具有单纯、朴素、美观、大方的特点。它与民间游艺、民间文学、戏剧、歌舞、宗教信仰,特别是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剪纸艺术中,主要是以身边的动物、花草、树木为出发点来表现的,也美化它们的艺术心灵和视觉的温馨。子洲剪纸人用自己不同风格和特色把现代生活反映在自己的剪纸艺术中,为人们所喜爱。这是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民俗是剪纸艺术的文化缘由和创作的源泉;同时绚丽多姿的民间剪纸给予民俗的发展以助力,丰富了民俗的内容。
陕北说书相信大家也都并不陌生。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陕北说书书词的曲调很多。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好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说得上是集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然后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唱词。据考证研究,历史上子洲的好说书艺人不仅数量居前,而且说书质量也名列前茅。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子洲县也在积极跟进时代的脚步,脱贫攻坚。在如此的大社会背景下,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是子洲的一大动力。民俗文化呈现出子洲的独特魅力品格,使软实力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实力,文化蕴藏的精神为子洲县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拥着文化资源的聚宝盆,让旅游这驾动力车在子洲尽情驰骋,日后子洲这个“穷”县将不再“穷”。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燕郡 见习记者 席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