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4日
芦苇荡
芦苇荡
  这是一座宁静的村庄,一片无边无涯的芦苇荡。已过人肩的芦苇丛中探出一个小脑袋,一个小女孩提着竹篮挖芦笋。女孩是个哑巴,家里条件不好,常年就只有她和她的爷爷。女孩的爷爷是村里受人尊敬的老人,在女孩眼里,他懂得村里的一切事情。村里的孩子们都去上学时,女孩只能与芦苇荡为伴,她的回忆里,芦苇荡就是她的一个亲人,即使都不能说话,但他们彼此心灵相通。春天,女孩喜欢赤着脚提着竹篮,在芦苇荡中挖芦笋;秋天,女孩躺在干枯的芦苇铺好的草堆上,等候鸟飞过,听渔舟唱晚。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女孩总觉得她与芦苇荡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女孩的爷爷曾经告诉过她,芦苇荡立过大功劳。那时还是八年抗日,芦苇也比如今的要高出许多,日本鬼子杀进村来,在村里烧杀抢掠,村民们死伤无数,仅剩的几个人便在八路军的带领下在芦苇荡里打游击战。村民们对芦苇荡了如指掌,一个个宛如军师一般,八路军在他们的带领下赶走了日本鬼子。
  从此,女孩觉得芦苇荡又多了一丝英雄气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英雄气概,她渐渐发现,后来的芦苇荡再也不是她的小天地了。
  第二年,一群城镇里来的人带着许多村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来到了芦苇荡,村民们宁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了。这些人拿着工具敲敲打打,芦苇荡仿佛穿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处处立着写着“红色根据地”的牌子,。女孩后来从爷爷那了解到,有企业听说了芦苇荡的故事,又看到这儿风景很好,想把它做成一个旅游景点。
  芦苇荡再也不可以挖芦笋了,即使女孩想进去走走,也会被保安叫住缴费,女孩哪有这种闲钱呢?她只好每天躲在栏杆外偷偷地看着芦苇荡,可芦苇荡变得她也不认识了。曾经杂乱无章的芦苇被修得整整齐齐,中间还用鹅卵石开辟出了一条又一条的小径,游客们在小径上举着相机拍照。
  不知为何,芦苇荡渐渐失去了生机,或许是因为它再也没有候鸟的眷顾,亦或是再也听不到渔民傍晚归来时的歌声,又也许是那个女孩不能再时时与它相见?美丽的芦苇荡几乎变成荒地,曾经挺拔的芦苇一株株垂头丧气地倒在地上,女孩哭了,从来不哭的她突然泪水决堤。跑回家栽在床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她的心里,芦苇荡似乎被囚禁起来了,他们之间隔了一层重重的枷锁,她多么希望芦苇荡能长出一双有力的翅膀,冲破这囚禁它的鸟笼,重新做回那只在天空无忧无虑的鸟儿。
  女孩再也没有去过芦苇荡,不久后听说,芦苇荡的旅游公司移走了,因为芦苇们都死了,牌子也被撤走了。女孩默默地听着,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她坐在椅子上,一遍一遍地回忆着儿时的芦苇荡,候鸟飞临,渔舟唱晚,芦苇挺拔翠绿。
  半年后,女孩的爷爷对她说想让她陪着去芦苇荡看看,女孩执拗不过,只好答应。爷孙俩一前一后地走在路上,女孩的心在颤抖,她不想看到面目全非的芦苇荡,她还想告诉自己一切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