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被修过的这段长城,没有了原来的韵味。这段长城,以前虽然破烂不堪,但人们可以在破烂中遥想它年轻的时候,那也是一种美,因而这样的修缮,在一定程度上说,确实是撤回了原有的历史底片,而人们则很难在脑海里完成想象上的复原,这当然是一种想象力延伸上的损失。
但是,中国这样的长城有很多,并且绝大多数都处于风雨侵蚀之中,对于这些残存的长城,人们看到它时,都会给予赞叹,但是,同时也都透出惋惜。因为这些长城,每年都在承受着风雨侵蚀,加剧着衰败的速度。对此,其实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也在多种场合呼吁过,希望国家出资保护历史遗留。
然而,这种呼吁,基本上都是以一种新闻形式存在,但新闻过后又有几个地方政府真正拿出真金白银?
中央电视台摄制过一档纪录片《长城内外》,很多人们不曾想到的野长城,都在片子中得以记录。从片中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并不是不懂得要保护历史遗存,而是实在难以拿出大笔资金,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将长城的保护,委托于爱好长城的公益者们。显然,这种民间力量极其有限,但它却是一些贫困地区保护长城一种无奈的现实状况。
政府出资金修长城,是应该的,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并没有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就陕西的这段长城来说,修缮后的视觉效果确实不好看,但那毕竟也是一种力所能及的保护。
对于野长城的保护,人们感慨颇多,但也指责颇多,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人眼里,要修缮就要来个最好的,就要来个大手笔,其实这并不现实。
人们对陕西榆林的这段长城,在修复结果上有着美好的企盼,这可以理解,但从全国经济排名上看,陕西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陕西能够抽出一些资金将野长城修缮到这个程度,虽然不好看,但毕竟是一种保护长城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在现实情况下,不能都是理想主义,适当地“退而求其次”是最客观的态度。因此,对于陕西榆林的这段长城来说,确实修得不好看,但对于这样的尽力之为,不应责备求全,而应当给予足够的宽容与理解。马进彪